轉戰江口(第2/6頁)

果如羅大綱所說,兩萬大軍一到江口,未及交手,大頭軍便跑到江上去了。他們大多是水賊,水上就是他們的世界,他們有活命的途徑,不會死戰。

“上帝會打過來啦!那麽多人!”

“人山人海啊!”他們喊叫著,飛快地跳上船。

“這幫人撈不到一分錢好處,還這麽賣命!”頭目們疑惑。他們根本無法理解這些把全部財產交給聖庫、把全部身心獻給上帝的人。

人對不理解的事物往往有種恐懼。大頭軍全部逃走,太平軍兵不血刃。

“搜查王作新,帶到我這兒來!”洪秀全下令。比起現世問題,洪秀全更喜歡專心於教義和思索,他很少主動下令,而在江口,他卻大聲催促,但找不到王作新。

“他兒子王季元說他去平南了。”

“看來是真的。”

“據說確實是跟知縣一塊兒走的。有人親眼看見了。”報告一個接一個送進來。洪秀全咬了咬嘴唇。“把他家屬統統綁起來!立即把他家倉庫和店裏的東西全部拿走,放到聖庫!”但凡重要的事,洪秀全一般都先跟楊秀清商量後再做決定,唯獨這次,洪秀全獨斷了。

江口墟不遠處的石頭腳,有座陳公館,被太平軍當作大本營。這一帶最大的房子是王作新的家,太平軍為復仇已把它毀了,這第二大的房子便成了司令部。館裏的人自然早就隨大頭軍躲到船上去了。

“我們沒船呀!”馮雲山道。太平軍沒有水軍。他們的基幹部隊——農民、燒炭夫和礦工,都是山裏的人,和水沒多大緣分。天地會艇匪若能參加太平軍,那將是改善太平軍的一個好機會,楊秀清至今仍為此感到遺憾。

大軍出發前,關於占領江口後的方針,頭目間出現兩種意見。一種是南進論,直接沿潯江而下,攻進廣州,建立根據地。第二種是北進論,主張在江口收集物資,回頭北上,進湖南,進攻長江一帶。在陳公館會議上,洪秀全、馮雲山這些廣東人反對攻打廣州,而紫荊山中成長的楊秀清、蕭朝貴卻對南進戀戀不舍,他們簡直把廣州看作是一切的中心,南進論認為,鞏固並保住這個中心,才能向四方伸展天國的勢力。反對南進論的馮雲山則認為,沒有強大的水軍,要從水路南下是不可能的。

連理文正在陳公館一間屋子裏看書,譚七跑來叫他:“他們叫你去參加會議,說是想聽聽你的意見。”

“什麽事?”連理文歪著腦袋,他大體已感覺到了。

“我們已經定了,此時征求先生意見,確實有點失禮。不過這樣您就不必負任何責任,希望您能充分發表意見。”一進會議室,楊秀清便對他說道。

“我並不認為占領廣州是不可能的。但要有個條件,那就是把一度離開我們的艇匪拉過來。不過,占領廣州後,不可能從那裏向四方擴展勢力。”

“為什麽?”年輕的石達開問道。石達開借口年紀輕不了解情況,並未表明態度,他正努力聽取各方意見。

“嶺南一帶多山地,下山比上山要容易,易守難攻。但是,廣州不是可以號令天下的地方,從歷史上看,秦末,南越曾獨立,但到漢朝就不得不稱臣。漢武帝時,南越企圖獨立,立即被漢軍消滅,南宋王朝也曾逃到那裏,但在崖山滅亡了,它太偏南了。”

鴉片戰爭時,由於林則徐的倡議,民間曾建水勇,現在雖已解散,但武器仍流散在民間,一有機會,百姓就會拿起武器鬥爭。現在政府正為廣東治安而苦惱,除廣東人性格剽悍外,民間武器眾多也是一個因素。在這種地方,搞破壞有利,要統治難。若太平軍在此地建立政權,就必須考慮這個問題。

“把艇匪拉到我們這邊,肯定也會混進來品質惡劣的分子。當地百姓會討厭他們,民心將會動蕩。那時,維持治安會付出很大力量。”理文談了他的預想。

“一占領廣州就把那些品質惡劣的艇匪清除出去,起碼不讓他們接近中樞。天國要建立一個幹凈正義的政府,這怎麽樣?”石達開問。

“清除也好,疏遠也罷,反正他們不會老實的。”楊秀清代連理文回答。

從這語氣,理文聽出,原本主張南下的楊秀清,此刻決定北上了。

“連先生,謝謝你的意見。”洪秀全從椅子上站起來,點點頭,“我們已決定北上,只是想由先生來向頭目們說一說。”

“談下一議題吧,我們要趕快決定北上的部署。”楊秀清道。

這時,譚七走進來。他雖不是頭目,但可自由出入會議場所,各種情報都集中在他那兒。

“邱二嫂和蘇三娘來了。”

“多少人?”楊秀清趕忙問。

“各約兩千人。”

“四千人!”楊秀清深深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