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突破

白崇禧、陳濟棠皆對紅軍行動了若指掌。對李漢魂微妙不言的指責,盡在“保境安民”四個字。楊永泰提出的方向別說蔣介石,連紅軍自己也未意識到。掩蓋了48年的隱秘,仍在《難忘的歲月》中維持歲月的塵封。

 

一、國民黨不缺智商

 

1984年,一位叫陳樹柏的美籍華人回大陸講學和籌備辦學。9月,鄧小平在北京接見了他,說:“令尊治粵八年,確有建樹。廣東老一輩的人至今還在懷念他。”

 

陳樹柏之父,即當年廣東新軍閥陳濟棠。鄧小平這一評價在海外引起震動。

 

陳濟棠當年獨攬廣東軍政大權,進行封建割據,保持廣東半獨立局面達8年之久,被人稱作“南天王”。而且紅軍長征路上,第一道封鎖線和第二道封鎖線的“圍堵”主角,都是陳濟棠。台灣和海外一些人長期把他當做堅決的“反共英雄”推崇,為什麽共產黨對他作出如此高的評價?

 

近代中國,八旗綠營水勇團練不用說,新式練兵後產生的現代軍官,從袁世凱到吳佩孚到蔣介石,幾乎沒有哪一個最初不表現出相當的革命性。

 

陳濟棠1908年經廣東革命先驅、陸軍小學教官鄧鏗介紹加入同盟會。1920年11月,粵軍參謀長鄧鏗組建粵軍第一師,陳在該師第四團任營長。鄧鏗被刺,陳炯明發動反對孫中山的政變,其幹將葉舉路過肇慶,逼鄧鏗的基本部隊粵軍第一師將領飲雞血之盟,對陳炯明效忠。第一師中有三位將領起兵反抗:鄧演達、張發奎、陳濟棠。

 

粵軍第一師後來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即北伐中著名的“鐵軍”。後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主力部隊,即在“鐵軍”中產生。

 

但在反共問題上,陳濟棠是不含糊的。

 

1927年他在蘇聯考察,聽說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變,立即回國。到南京先向蔣介石呈報反蘇反共的意見,後在“總理紀念周”上作反共報告,稱“共產黨是本黨的反對黨,是危害本黨的唯一敵人”。1927年9月,八一南昌起義的部隊進入廣東。陳濟棠與薛嶽、徐景唐等率師馳赴潮汕阻擊。陳部屬東路軍,由河源東進,尋求起義軍主力決戰。28日,陳濟棠率部與葉挺、賀龍部主力在湯坑東南的白石遭遇,激戰三晝夜,使起義軍傷亡兩千余人,無力再戰被迫退出戰鬥。

 

陳濟棠善戰。

 

桂系軍隊之強悍聞名中外,又有人稱“小諸葛”白崇禧指揮,連蔣軍都懼其三分。北伐中第四軍因累累戰功被人稱為“鐵軍”,桂軍組成的第七軍聽到後,便自稱“鋼軍”。其眼中之無物,可見一斑。

 

但這支“鋼軍”卻在後來的沖突中,三敗於陳濟棠之手。

 

第一次是蔣桂戰爭之後,退回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傾全廣西之兵,進攻廣東;粵軍徐景唐率第五軍在廣東起兵響應,直逼廣州。陳濟棠面臨生死存亡關頭,以保境安民為號召,動員全部粵軍同桂軍決戰。他采取各個擊破的戰略,以一部兵力牽制徐景唐,集中主力於花縣向桂軍全力進擊。李、白戰敗,被陳濟棠一直追入廣西。

 

第二次是同年12月李宗仁、張發奎聯合進攻廣東。陳濟棠在蔣軍朱紹良第六路軍的援助下,予張部以重創,使其部隊損失2/3,被迫後撤。李宗仁的第八路軍見張軍潰敗,便全線後撤,想固守梧州。陳濟棠驅軍直追,以海軍搶先占領梧州,又在梧州設立總指揮部,親自坐鎮,指揮所部向廣西腹地進攻,占領潯江下遊和玉林五屬一帶。黃紹竑部也被陳濟棠予以重創。

 

第三次是中原大戰中,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張發奎為策應北方的閻錫山、馮玉祥,率全軍北上作戰。陳濟棠在張桂聯軍占領長沙、前鋒進抵平江、嶽陽之後,指揮粵軍突然出動,攻占桂軍戰略後方之重地衡陽。衡陽被占,桂軍首尾不能兼顧,怕被攔腰斬斷,遂回師返攻衡陽。衡陽之戰,雙方皆傾其精銳,戰況空前慘烈,桂軍遺屍遍野。陳濟棠在何鍵部的支援下,采取正面攻擊,側翼迂回的戰術,將張桂聯軍全線擊潰,斃傷和俘虜其一萬兩千余人。

 

此戰之後,李宗仁萬分痛心地說:“衡陽久攻不下,而敵人援軍雲集。……不得已,再向廣西撤退,情形狼狽不堪。官兵對戰事都十分消極,情況的艱窘,實我軍作戰以來所未曾遇過的。”

 

於是陳濟棠作戰的實力,連蔣介石也刮目相看。

 

但他再反共、再善戰,蔣也總拿他當一顆棋子。

 

陳濟棠之前是李濟深主粵。李濟深是廣西梧州人,政治上屬於粵系,但私人感情中卻偏向桂系。廣東財力充裕,但士兵的戰鬥力較差;廣西較窮,但士兵勇敢。李濟深利用鄉土關系,長期與桂系結為一體;廣東支援廣西經費,廣西支援粵系兵力。兩廣密切配合,使蔣無法插手。蔣介石當時一個很大的願望,就是從派系甚多的廣東內部找出一顆棋子打入其間,拆散粵桂聯盟。這顆棋子就是陳濟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