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第3/3頁)

誠然,歷史小說不是也不可能等同於歷史課本。首先,作家必不可免地要以現代人,至少是他本人的理念來審視歷史。福萊特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認識和闡釋那一時期的歷史,但是並沒有閹割和歪曲歷史,無疑是正確的。其次,撰寫歷史題材的小說,一定都有借古諷今(諷喻而非諷刺)的動機和目的。請看,書中的那些人物,我們是否有似曾相識之感呢?書中的那些事件,如果抽象成真與偽、善與惡、美與醜、進步與落後、正派與陰險之間的鬥爭,不是時時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嗎?而最重要的,是作者對人性的挖掘——這正是一部文學作品有無長久生命力的所在。固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必然會發生某些變化,但人性中的那些美好和醜陋的東西,卻是“秉性難移”的,無非是以不同的形態表現出來而已。福萊特按照弗洛伊德心理學的觀點,抓住人們求生存(圖發展)和情與性的本能,以鮮明的愛憎歌頌了人性之美,鞭笞了人性之醜,並為書末設下了類似“大團圓”的順乎人心的結局。對於身處弱勢群體而又是社會前進動力的普通百姓,無疑具有鼓舞作用。就此而論,本書也無愧於“力量的文學”。

胡允桓

二〇〇八年冬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