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龍擡頭(一)(第4/4頁)

這才不到半天功夫,七、八萬兩銀子進賬。

雖不能說點石成金,但是隨口一說,就能進賬這多銀子的,天下能有幾人?

不說內務府屬官們心思各異,就是內務府的堂官們,也都是各有肚腸。

馬齊背著手,看著門外排隊交保證金的隊伍,心裏松了口氣。

總算沒白給八阿哥那邊送信,想來八阿哥已經勸妥了九阿哥,不要再這個時候給曹颙搗亂。

自打康熙五十年至今,天災不斷,年年都有糟心事,又算今年最多。

如今,西北戰起不說,內廷也不安穩。

根據禦前傳出的消息,聖駕年後就有些不妥當,所以才會在湯泉滯留至今,還未回駐暢春園。

另外,去年冬天雖下了幾場雪,但是雪勢都不大,根據欽天監那邊的預測,今春京城怕是要大旱。

事情多,國庫銀子少,皇帝自然要發愁。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然是一國之君,也有為難的時候。

九阿哥要是這個時候胡鬧,怕是要引火上身,惹得龍顏大怒。對於已經受到冷落的八阿哥來說,那無疑是雪上加霜。

時至今日,馬齊仍認為諸位皇子阿哥中,八阿哥是最恰當的儲君人選。

只是天無二日,今上沖齡登基,聖心獨斷慣了,容不得儲君在側,才有了“二廢太子”,才在廢太子後不設東宮。

皇帝已經漸漸老邁,就算他再不承認,也是日落西山,總有立儲之時。

八阿哥雖已經是閑置,又被停了錢糧,但是賢名仍在。

目前,他能做的,就是忍耐,而不是再畫蛇添足,自取其禍。

九阿哥的張狂,要是被清算起來,都要被算到八阿哥頭上。那樣的話,只會惹得皇上越發厭惡。

所以,馬齊才忍不住,派了心腹往八阿哥府,請他規勸九阿哥。

還好,九阿哥肯聽八阿哥的勸,不再對招投標橫加阻攔,否則今兒真要流拍了,皇上追究起來,誰也沒有好果子吃……

……

曹颙到了場地外,看著排隊的商賈,心裏也多了很多底氣。

最少的保證金三千兩,最多的三十萬兩,相差百倍。

昨兒入庫的保證金,就有四十多萬兩,平均每家將一萬兩。

這筆銀子,在繳納保證金的合同上,已經列明,中標的,銀子充作標銀;不中標的,銀子轉為國債,入國庫為國債,無償供朝廷使用三年。

同時,為了獎賞商賈的愛國之心,在三年內適量減免其相關賦稅。

這樣一來,真真是有進不出,這一次注定是攬財之舉。

別的不好說,那中蒙茶道、中俄貿易、與廣州內務府洋貨供應,這幾條商道,每條少說也要值個幾十萬兩。

這場招投標,曹颙的預計收入是三百萬。

三年之約,完成三分之一,康熙那邊也交代過去。

況且,這三百萬對內庫來說,就是收入不菲了。

招投標,不只是現下快速攬財。按照相關合約,往後這收益中,也有內務府的收益,又是一筆進賬。

除了這個,還得想其他賺錢法子,才能將三年之約履行完畢。

聖體不妥當之事,曹颙也聽到風聲。

算算日子,距離康熙六十一年,還有六年,曉得一代帝王的死期,看著他慢慢老去,走向死亡,這也不算是什麽好的感受。

曹颙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太過投入了。

龍椅上那位是帝王,不是所謂尊長,也不是值得同情的垂暮老者,帝王就是帝王。

他心裏想著,目光往人群裏掃去,卻是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

雖然那人故意穿了厚馬甲,帶了頂齊眉的帽子,但是曹颙仍認出來。

就算是真好奇,這豈能是兒戲?

曹颙不由皺眉,往那邊指了指,對侍立在身後的趙同道:“過去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