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龍擡頭(一)(第3/4頁)

初瑜看了看地上的座鐘,已經是辰初(早晨七點),便對曹颙道:“我來喂天慧,額駙吃早飯吧,怕老爺那邊等。”

曹颙便不耽擱,三口兩口用了面,隨後又卷了幾個荷葉餅,吃了個飽。

初瑜將手中的面碗遞給喜彩,讓她接著喂天慧,自己個兒起身給曹颙戴好了朝珠與頂戴,系好了香包。

“中午的飯……”初瑜開口問道。

曹颙擺擺手:“不用叫人送了,已經同十六爺說好,直接從館子定。”

到了蘭院,曹寅這邊已經是等著了。

見兒子進來,他思量了一遭,開口問道:“都預備齊當了?你心裏可要有數,這不是過家家。”

“父親放心,萬事齊備,就待今兒中午招投標了。”曹颙想著昨兒下午報名了幾十戶商賈,笑著回道。

曹寅點點頭,父子兩個出了內院,一道往衙門去。

因天氣晴好,曹寅沒有坐轎子,也騎著馬匹,與兒子並肩而行。

街上的人,多穿新衣,有的腦門還貼了金字,取意吉祥。

白玉蘭花已經傲然枝頭,河邊柳樹也星星點點地偷著綠意,早春的京城,處處生機盎然。

若不是城裏處處挖地溝,空氣中彌漫臭氣影響了心情,曹颙還真想請父親賦詩一首。

曹寅卻沒有曹颙這樣的輕松,兒子如今是被架到火上烤。

就算是忠君愛國了一輩子,他心裏對康熙仍是難免生出幾分埋怨來。

曹颙這差事,做的好了,要得罪八阿哥、九阿哥為首的京城權貴;做的不好了,要得罪一個“破格提拔”的皇帝,之前勤勤奮奮掙下的政績,怕也頂不得這一次失利。

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兒子過年才二十三啊,就要挑起這樣的擔子。

曹寅眼前,想起兒子幼年被拐走時後,躺在床上的孱弱樣子。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麽?

當初老太太溺愛長孫時,曹寅心裏也曾怕兒子嬌生慣養,沒有出息吧?

如今,回想這十五、六年,兒子卻似脫胎換骨一般……

少一時,到了東江米巷,曹颙勒住馬韁,帶著幾分猶豫道:“父親,聽說禮部幾位大人要來會場觀摩,父親您這邊……”

曹寅“咳”了一聲,道:“為父已同赫大人、陳大人說好,今兒要一同往你們那邊,見識見識這個……內務府采購。”

赫大人是禮部滿尚書赫碩咨,陳大人是禮部漢尚書陳詵。

曹颙看著父親,心裏只舉得暖乎乎的。

這些日子,父親也跟著懸心吧。

不曉得是不是上了年歲的緣故,曹寅這幾年溫和許多,父子兩個也不再像之前那般無話說。

曹寅被兒子看得不好意思,擺擺手,道:“時辰不走了,為父先去衙門了,你也少耽擱。”說著,已經是提了馬韁,帶著長隨們往禮部衙門去了。

曹颙目送父親遠去,擡頭看了看天邊朝霞,臉上露出幾分笑意。

政府采購,不,內務府采購,就是今日。

若是處理妥當的話,往後說不得,也可以搬出後世其他的法子來。

倘若是幾百年後,人們從書冊典籍上,看到這一記載,會如何呢?

這個世界,會因他的到來,發生怎樣的變化?

……

內務府倉庫,招投標會場。

伊都立手裏拿著商賈報名的冊子,已經是長大了嘴巴。

昨兒下午他離開衙門時,不過四十家,這早起半個時辰,就又增加了三十多家,而且瞧著後邊排隊交定錢的趨勢,少說還有幾十家。

除了商賈入場要繳納招投標保證金之外,昨兒曹颙見有商人提到想帶子侄進場見世面,便在會場後頭,又擺放兩百把椅子,供給商賈家屬所需。

這一把椅子的費用,就是五百兩銀子,名目是“忠君愛國、捐西北軍資”。

如今這兩百把銀子,已經大半訂出去了。

單這一項,最少就能入賬白銀十萬兩。

負責記賬的筆帖式,已經是揮筆如飛,忙得沒功夫歇了。他是董家庶子,論起來是素芯的堂叔。

之前,董尚兩家的子弟,對於曹颙入主內務府還頗有微詞。

尤其是素芯入曹家侍奉,更是使得董尚兩家不少年輕子弟不自在。

同樣是包衣出身,不過是有孫氏老太君保育過皇上,就使得曹家飛黃騰達。

這個筆帖式原也是以為曹颙少年高位,是家族余蔭所致,所謂的“茶童子”、“善財童子”不過是世人以訛傳訛、錦上添花之舉。

如今,他卻是不由地心服。

別人不曉得,他是清楚的。

昨兒聽說有商賈想帶子侄進場,其他幾位大人都是反對的,畢竟關系到朝廷顏面。曹颙卻是舉手往後邊的場地一指,道:“設兩百看座,再多預備出一百椅子。一個看座麽,就五百兩銀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