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河套(一)

大家聽了李明的話,全都站了起來,走到那幅地圖的前面,想看看李明說的是什麽地方。高建國皺著眉頭道:“李明,這裏不是河套嗎……”

高建國說到這裏,突然愣住了,因為他已經猜出李明的心思了。明年北上計劃第二階段戰役,就要西進漠南蒙古,土默特部的歸化城和河套的鄂爾多斯部,是遠東重點打擊的目標。如果遠東在河套平原建立一個根據地,然後南下去山陜地區收攏流民,那絕對是事半功倍。

不光如此,河套地區的位置非常重要,遠東若是在那裏站住腳,那對將來的意義可就大了。

王和也笑著道:“李明,你這個想法不錯,河套還真是個好地方啊。”

李明指著地圖上的河套地區,興奮地說道:“河套三面有黃河環繞,水草豐美,冬季氣候較溫暖,夏季涼爽,極宜於畜牧業。這裏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民間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黃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等說法。河套地區土壤肥沃,灌溉系統發達。河套地區的畜牧業和水產業也很發達。河套還蘊藏著煤、鐵、銅、金、石墨、石棉、鹽、堿、稀土等多種礦產資源。現代社會的河套地區被稱為‘塞外米糧川’。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被譽為‘塞上谷倉’、‘塞上江南’。為內蒙古、寧夏地區的主要農業區。”

熟知明清史的李玉坤,也點了點頭道:“河套地區原本為大明所控制,朱元璋曾在那裏設立了大寧衛-開平衛-東勝衛防衛線。永樂造反借用了原屬寧王的蒙古護衛,後來為了酬謝他們,同時也因為撤銷各王爺的軍隊,大寧衛遷到河北保定,將原來的大寧衛的地盤作為酬謝給了朵顏三衛蒙古人。

大寧和東勝都沒有了以後,開平獨木難支,終在宣德五年內遷。從此,明朝基本疆域徹底退到長城一線。因此,有人認為放棄東勝衛是永樂的一大失策,不過,雖然永樂收縮了防線,但是同時他把首都遷到了北京。所謂的天子守國門,屬於不同時期戰略思想的不同展現。但是,同時也說明朝的軍事戰略已經從‘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防守’。

公元1461年,韃靼部的孛來多次侵擾明朝西北地區,入寇永昌和甘州,後被涼州都督毛忠打得大敗,孛來遣使向明朝求和,懇求入貢。明英宗朱祁鎮批準了他的請求。但是孛來入貢有一個要求,就是由陜西蘭縣入關納貢。原先蒙古部落進入內地納貢,都是從山西大同進京城,大同是明邊防重鎮,守衛森嚴,而蘭縣是進入河套草原的必經之路。

韃靼部的孛來使團經蘭縣入貢,然後返回河套平原就不走了,並在這裏定居下來。後來盤踞在這裏的蒙古人越來越多,中原地區每到秋收的時候,韃靼部就成群結隊出去搶。

蒙古軍事力量自占領河套地區後,從此河套就成了蒙古騷擾明朝內地的一個主要基地,而‘套寇’也就成了明朝中期的主要邊患。蒙古諸部年年深入明朝邊地,殺燒搶掠,但當時的明朝政府無力收復河套,邊患一直影響到明武宗期間。明穆宗時期的‘俺答封貢’以後,明朝才和蒙古的關系緩和。

河套地區是中原朝代必爭之地,沒有了河套北方遊牧騎兵就可長驅直入。河套地區在永樂年間就已經事實上主動被明朝放棄了。因此大同宣化一線長城變成為前線,這才有土木堡之敗。”

喬海鵬想了下道:“消滅了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部和歸化城的土默特部,我們還可以通過黃河水路,向河套地區運送各種物資,現代社會那裏盛產煤炭,我們可以派過去一批內河蒸汽甲板駁船,作為那裏的水上交通工具,那裏豐富的煤炭資源,也可以作為公司各種蒸汽設備的動力燃料。”

郭松搖了搖頭,苦笑道:“河套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南望關中、中原,居高臨下。對中原王朝來說,控制河套,則可以以陰山為屏障,抵禦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保證關中、中原地區的安全。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說,占據了河套,則可以作為根據地,南下關中,逐鹿中原,勢如破竹。我真搞不懂,大明當年怎麽就放棄了呢。如果在那裏移民戍邊,大肆屯田,絕對可以將漠南蒙古擋在陰山以北。還有便利的黃河水路,無論是調兵還是運送物資,都會非常便捷。大明對北方蒙古勢必會利於不敗之地。”

李玉坤也感慨道:“其實以永樂當年的布局來看,依托北京這樣堅固的城池,並且集中了全國的精銳兵力,離長城只有幾十裏路,進可攻,退可守,實在沒有失敗的道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有不懂軍事的人胡亂指揮,不帶幹糧就敢出遠門去打仗,土木堡一戰,大明全部精銳一朝喪盡。其實後來大明也曾有人提出收服河套地區的建議,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明朝廷中展開‘復套’爭論,經過長期爭論,主張‘復套’的代表人物曾銑被逮捕,夏言則被免職後殺掉,‘復套’之議就這樣結束。河套地區也成為鄂爾多斯部穩定的駐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