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河朔嶽飛(第4/8頁)

嶽飛在信裏問:“你還記得我吧。現在,我來了,你‘欲戰則出,不戰則降’,早作決定。”

張用接到信後只說了四個字:“果吾父也。”

立即投降了。

張用投降後,張俊帶著大隊人馬走了,留下嶽飛單挑曹成。曹成是汝南人,他是所謂的流寇集團裏的大人物,實力與李成不相上下,有十余萬的兵力,尤其是他的軍中有一位超級猛將。

這位將軍是兩宋之交時最令人生畏的勇將,如果真的單打獨鬥的話,嶽飛、韓世忠也不見得是他的對手。

張俊在這時離開,並不是怕難,而是給嶽飛賣了一個很大的人情。兩相對比,嶽飛的兵力雖少,但張俊斷定嶽飛必勝,曹成的巨大兵力等都會成為嶽飛的戰利品,並且,嶽飛單獨平叛,也能領受全部軍功。

這時的張俊,真的是把嶽飛當做一個實力派將領、很親近的兄弟來栽培的,在他看來,嶽飛會成為他的親信。

當年八月初八,張俊在瑞昌縣的丁家洲與嶽飛分開。他帶走了張用以及他部下的五萬兵力,留下一些物資,以支持嶽飛到湖南征討曹成。

動身之前,有個小插曲。嶽飛驟然升官,成了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兼知潭州。這個頭銜非同小可,嶽飛一下子成了省長級的方面大員。

這只是暫任,代理性質。這個官職是建炎集團委任給李綱的。李綱,這位名滿天下、蹉跎一生的前首相終於盼來了一線官場光明。

趙構有鑒於江南遍地烽火,政府與科班出身的在崗公務員之外的一切都存在著對立的惡劣局面,決定讓李綱再次出山,幫他收拾殘局。

是時候說一下建炎、紹興時期的南宋環境了,一點都不誇張,這是個人間地獄,並不比江北淪陷區好多少。嚴格意義上說,在某些方面,建炎集團比女真人做得更兇殘。

首先是江南人民的苦難。

江南人民本來活得自由富足,像在天堂一樣,可北方人一下子擁了過來,來的時候破衣爛衫、面無血色、身無分文,可突然之間,江南最好的土地、房屋、錢財、子女、玉帛等全都是他們的了。

這簡直就是明搶,用已經滅亡了的北宋政府的一些頭銜來明目張膽地搶劫江南人。比如趙構入杭州時挑大房子住,太監們急吼吼地重過王侯生活,這些風光的背後藏著多少江南富人的悲哀。不僅生活富裕的江南人,就連有自由身份的江南人,他們的各種資源全都被搶占了。

對北宋來說,女真人是入侵者;對江南人來說,北方人一樣是入侵者。這就是當時的事實。

可想而知,江南人肯定會報復。於是,北方過來的是“遊寇”,像前面羅列出來的那些鎮撫使;南方人自發形成了“土寇”,土著人起義嘛,如洞庭湖裏的鐘相、楊幺,他們與南宋政府是死敵,不死不休。

接下來是北方人民的苦難。

渡江逃難的並不全是趙構等人,政府、軍隊的人員才占多少比例啊,更多的是北方的平民。這些人到了江南之後,衣食無著,赤貧如洗。誰來管他們呢?趙構和其他政府人員還要隔三差五逃進海裏呢,而且各種資源都被上位者搶空了,所以,北方的平民只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還得面對江南人民的怒火。

北方逃難的平民,他們的悲慘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是趙構,是建炎集團,為了重新立國,為了抵抗外敵,就必須要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以及政府職員。這些都需要巨大的金錢來維持。錢從何處來,只有稅收。

也就是向人民征集……

於是,不管矛盾有多麽強烈,還是得不斷地壓榨人民。如此一來,導致更多的矛盾、死敵產生。再深入一些,具體到嶽飛等軍方人士身上,他們要怎麽辦呢?

他們看得見苦難,看得見不平、殘酷、剝削,也知道自己正在幹什麽,那麽就不幹了嗎?

這是生而為人的悲哀。人類社會就有這種法則,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秩序的建立,意識形態的完善,都必須以戰爭、流血的方式來進行。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嶽飛又怎能脫俗?所以,當他在境內作戰時,去剿滅遊寇或者土寇時,他的雙手沾滿了普通百姓的鮮血,也是迫不得已。

不能這樣做?那請你指出一條出路來。

嶽飛在做這些時,已經達到了完美無缺的程度,因為他絕對嚴以律己。他麾下的軍隊紀律嚴明到一個讓人不可思議的程度,無論放在哪個年代,都堪稱最佳。

嶽飛駐軍時,所轄部隊不許隨意出營房,不許走街串巷,更不許像北宋禁軍那樣做買賣,從事生產。

嶽飛行軍時,以從洪州出發去湖南的一路上為例,洪州的百姓想觀看他那盛傳於世的軍容,卻錯過了時機。那天黎明前,嶽飛的軍隊就出發了。等他們接到通知,走上街市時,只看到嶽飛,還有幾個老弱兵丁替他牽著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