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河朔嶽飛(第3/8頁)

由此看來,嶽飛真的是自找的。誰讓他非得急吼吼地沖出去救人,像其他將軍那樣圍觀不是很好嗎?

這件事過後不久,一些鎮撫使原形畢露,重新變成了遊寇。其中,李成做得最徹底,他大範圍地遊動,從山東到江南,幾乎把長江沿岸攪了個遍。

李成,雄州(今河北雄縣)人,字伯友。弓手出身,以悍勇聞名。他的人生分為前後兩部分,堪稱黑白對照,無比鮮明。他先是自發組織義軍抗金,哪怕轉戰千裏也決不投降。失敗後,率部越過長江,進入江南,第一時間表示要當正規軍。

趙構滿足了他。

李成叛變、搶劫。

劉光世出兵剿匪。李成服了,再次當官,被派往長江邊。

李成又叛變了,大範圍搶劫。

趙構派劉光世再次出兵,大衙內回信說沒空。韓世忠請戰,又一次不被批準。趙構將任務交給張俊,將嶽飛暫時調撥給張俊剿匪。

這是嶽飛和李成之間的故事的開始,也是嶽飛和張俊之間的漫長故事的開始。這時,嶽飛視張俊如兄長,張俊視嶽飛為剿匪成功的第一保障,兩人的關系非常融洽,彼此都不會料到,有一天,嶽飛會因張俊而死,張俊會因嶽飛而遺臭萬年……

回到嶽飛和李成身上。李成最大的噩夢降臨了,他發現行情變了。之前,他想叛變就隨時變身成土匪,想投降官軍也不會被剿殺到底,就像劉光世那樣,萬事都有商量,所以在叛變和投降之間,他可以從容地選擇,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可嶽飛不一樣,這人滿江南地追殺他,就像跟他有深仇大恨一樣,簡直是不死不休。他實在是怕了,連主動投降都覺得不安全。一咬牙,他開始了下半生的生活。

李成重回江北,投降了偽齊。從此之後,他拼命抗宋,比從前抗金還要徹底、強硬。還記得李橫組織的第一次北伐是怎麽失敗的吧,反攻回宋境的偽齊軍就是李成率領的。

這人在劉豫的手下一直抗宋;偽齊倒了,他到金國當官,繼續抗宋;當嶽飛北伐時,他竭力抗宋;嶽飛去世了,他還在沒完沒了地抗宋。

這人活到七十歲才死,死的前一年居然起復,還是抗宋……為啥這麽執著呢?很可能就是被嶽飛逼的。

嶽飛努力工作著,還沒有進入他生命中的輝煌階段,可是汙點卻如影隨形。這段時間,又多出了一件事。這件事發生在嶽飛去張俊那兒報到的途中。某一天,他和自己最親近的幾員將官,如王貴、張憲一起騎馬趕路。隊伍裏還有一個人,是他的舅舅姚某。

姚某前些日子因為在宜興行為不檢而被嶽飛處罰過。這時,走著走著,他突然加速超過嶽飛,領先數十步,猛地張弓搭箭射向嶽飛。

幸虧姚某箭法不準,只射中了嶽飛的馬鞍。嶽飛大怒,立即縱馬逐舅,生擒了姚某。他命令王貴、張憲抓住姚某的雙手,自己拔刀將其剖腹摘心。

嶽飛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嶽母既驚且悲,責備他說:“我最鐘愛這個弟弟,你怎麽能做出這樣的事來!”

嶽飛回答:“他的箭射得偏上一些,我就會死掉。我死後,母親何以安身?箭只射中鞍橋,正是上天保佑我。今日我不殺舅,他日舅必殺我。無可奈何。”

嶽母雖悲痛,但事已至此,也只能不了了之。

以上就是這件事的經過,取自《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四十四,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正月十一日紀事。這件事廣為流傳,成為嶽飛性情兇殘,有仇必報、絕無回旋余地的鐵證。這一條鐵證坐實之後,很多人就理解了為什麽宋朝最終會殺掉嶽飛。

因為這人記仇,會報復嘛。“縛虎容易放虎難”,不如殺掉一了百了。

我不管這些推論是否現實,甚至《三朝北盟會編》的作者徐夢莘是否別有用心,我只是在質疑徐作家的創作能力。

嶽飛他舅應該知道嶽飛有什麽樣的戰鬥力吧,他這麽搞是正面挑戰還是突然暗算呢?他是一位穿越到宋朝的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吧,不會還是不屑在背後射箭?

小兒科的破綻,沒有技術含量的臟水,懶得說它。繼續說嶽飛的這次剿匪過程。

李成逃過長江叛變了,任務還在繼續,敵人的武裝實在太多,大大小小,根本數不過來。嶽飛翻看任務清單,下面還有兩個大目標。

張用、曹成。

張用的活動範圍在江西,針對他,張俊幹脆沒動,嶽飛也只是送去了一封信。信裏回憶了一下他們在開封城的“友誼”。

那是杜充時期,開封城裏發生了一次著名的正規軍與義軍之間的自相殘殺事件。義軍方面的主角是張用和王善,他們贏了結局,可在過程中被嶽飛嚇壞了。嶽飛面對幾萬義軍,帶著兩千余人就沖了過去,不僅擊潰了十倍以上的敵人,還殺了義軍的一個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