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金歸秦檜(第3/7頁)

比如範仲淹與富弼、呂夷簡等人之間,彼此雖然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但能協力為國分憂,這才是大臣之間應有的氣量。

看著很崇高吧,說實話,之前我也很激動,可史書看多了,漸漸品出了些許異味。政治就是政治,沒什麽品味可言,像什麽“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之類的話,都是騙人的。誰要是把這個當真,一定會死得超級難看。

就像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鐵血人物羅伯斯比爾一樣。法庭宣判他死罪時,他一次次想站起來發言,卻被一次次打斷,到死也沒有獲得什麽說話的權利,純屬活生生憋死的。

具體到秦檜與範宗尹之間,範妖孽為什麽會力保秦檜呢?不是利益關系,也不是奸細的互相掩護,那麽是上面說到的高尚、紳士、純潔、氣量之類的嗎?

總覺得很虛幻,太假了。

思前想後,縱觀秦檜一生,一個答案才悄悄浮出水面。這時說出來,會不會是劇透呢?會不會降低閱讀興趣呢?

應該會,但我不得不說,說了才會在一堆亂麻裏理出清晰的脈絡,才能讓大家知道秦檜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漢民族第一敗類的神壇的。

請注意,秦檜最大的伎倆——欺騙。

這是個很常見的伎倆,但凡一個想作惡、甚至想辦點什麽事的人都具備。但是,秦檜把它升華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層面。歷史會證明,他讓每一個大人物翻身落馬、身敗名裂,不管對方是誰。哪怕是神勇睿智的嶽飛、至高無上的趙構、號稱“識人第一”的張浚,還是眼前這位迅速躥紅的範宗尹,都被他騙得團團轉,直到失去一切。

直到他死後,他們才能稍微喘口氣。但是,卻無法改變他生前所規定的事情。

尤其令人發指的是,秦檜的欺騙伎倆是無解的。很多與他有關的事,哪怕是八百多年後的近代,仍然充滿爭議。連他本人到底是好是壞,是為國著想的忠臣,還是無恥的漢奸這件事情,都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人們沒完沒了地去分析它。

騙人騙到這種程度,讓人怎麽辦呢?

記住他的個性,來看眼前發生的事情。範宗尹認定他是身世清白的好人之後,把他引薦給趙構。這是趙、秦之間的第一次會面。稍等,這兩個姓氏在中國歷史上是有特殊意義的,它們連在一起,在後來的清朝皇宮裏頻繁出現過。

趙,秦朝的趙高;秦,宋朝的秦檜。這兩個姓因為這兩位人才被清朝的皇帝欽定為宮裏太監的統姓,以提醒皇帝們小心身邊的人。

唉,從何說起呢?又不是姓氏本身的錯。

對這次會面,秦檜準備得非常充分。他給趙構帶來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消息。

第一,趙構父母的近況。

這是非常重要的,歷史一直說趙構很冷血,這不準確。趙構是個復雜的人,他有冷酷的一面,也有充滿人性的一面,他一樣也會思念父母。歷史可以證明,後來,當趙佶的死訊傳到江南時,趙構心如刀割,怒不可遏,第一時間找到了最強的將軍,集結所有兵力北伐,發誓要為父親報仇。

這時,他問了很多,秦檜說了很多,這都是難得的第一手資料,除了秦檜之外,沒有人能提供給他。因為聊的都是親情,產生的親近感也與眾不同,這讓兩個人的距離瞬間拉近。

第二,秦檜提出了一個政治觀點,原話是“如欲天下無事,須是南自南,北自北”。這句話很有學問,從字面上看很簡單,是說南方的人歸南方,北方的人在北邊。只能是這個意思吧。但以什麽時間段為準呢?

如果以靖康之變前為準,那麽秦檜就是個堅定的抗戰派,一心要收復故土。大家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女真人退回盧溝橋以北,宋朝人回開封。

可如果是以靖康之變後為準呢?

秦檜當然不會這樣糊塗地對皇帝說話。在定義南北問題之前,他先和趙構談了一下彼此對當前局勢的看法。中心議題是女真人到底想幹什麽。

這在“搜山檢海”時沒必要探討,完顏宗翰等人的目標只有一個,即滅掉趙氏,吞並整個江南,把金帝國的疆域一直推進至海岸線最南端。

可是在黃天蕩、建康兩戰之後,這事兒就得兩說了。最年輕、最活躍的完顏宗弼被痛打之後,女真人推出了一個傀儡王朝——劉豫的“齊”國,由它在宋、金兩國之間緩沖。

這說明了什麽呢?女真人並不是什麽戰神的後裔,並沒有什麽“不戰勝毋寧死”的信念。這些因為反抗而起兵的窮苦人,在連續挖倒了兩座空前巨大的爛掉地基的龐然大物之後,遭遇了空前強烈的抵抗,終於變得理智了,不想硬拼了。

秦檜提醒趙構,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正好可以向金國請和。“南自南,北自北”,維持現狀的話,金人一定會滿意,也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