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宗澤,過不去的河(第4/8頁)

可惜的是,他們畢竟人少,而且沒糧了,這是件讓人頭疼的事。本來是在自己的國境內,可偏偏找不到給養。現實逼迫嶽飛必須回去向王彥求助。

在嶽飛想來,在絕大多數人想來,他們本身就是同一支部隊,就算只是友軍,在抗戰中支援些糧草,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嗎?可王彥不那麽想。前幾天,嶽飛違抗他的命令,沖出營寨與金軍決戰,在他看來就是分裂他的隊伍,削弱他本人的威信。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嶽飛都犯了軍法。

犯軍法,就得軍法從事。當時,有人建議他殺了嶽飛,王彥還真的心動過。他是位名將,是位堅定的抗金英雄,這都不假,可他的心胸是狹窄的,嶽飛深深激怒了他。幸運的是,他雖然心胸狹窄,卻是個明白人。

他拒絕了嶽飛的求助,讓嶽飛安全離開。這相當於讓嶽飛自生自滅,與他無關。從此之後,王彥與嶽飛嫌隙不消,兩位抗金名將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嶽飛回到幾百名饑腸轆轆的士兵中間。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條絕路。沒有糧草,沒有援兵,周邊是近六萬多的金軍,哪怕是想撤退逃跑都不容易啊。

這也是嶽飛不肯原諒王彥的地方,雖然沒有親自動手,但也跟殺人沒多大區別。

處在絕境中的嶽飛沒有向南撤退,他的勇氣是無人可比的,他居然率領饑傷交迫的士兵繼續向北方前進。他們一路征戰,到達了太行山。太行山綿延四百余公裏,是山西、河北、河南三地的天然界山,這裏溝壑縱橫、險要叢生,是理想的戰場。

嶽飛此行最艱苦也是最激烈的戰鬥就發生在這裏。他先是與一群金軍相遇,兩軍激戰,嶽飛生擒金軍主將拓跋耶烏。幾天之後,他再次遇敵。這一次,嶽飛的部下疲憊到了極點,已經無法硬撐,情況逼著他只能行險。

嶽飛單騎出戰,持丈八鐵槍,刺殺金軍主將黑風大王,使這支金軍倉皇逃走。

至此,嶽飛孤軍深入,以數百人之眾,入數萬金軍重圍,攻城略地,輾轉作戰,戰無不勝。這是有宋一代從未有過的戰績,就連韓世忠都相形見絀。韓世忠的每一戰都有依托,或是有大部隊在前方做先鋒,或是有城池做後盾,而嶽飛此行無所依靠,居然遠揚千裏、銳不可當,沖破了金軍的重重包圍。如此決心、戰力,就算沒有後來的輝煌成就,也足以使嶽飛在中華戰將的名單裏獨樹一幟。

不過,他的體力也到了極限,不得不考慮回歸了。嶽飛在太行山停留片刻後,便向開封方面撤退。史書沒有記載他的回歸過程,讓人無法猜到他遭遇過什麽。

如果沒有再征戰,那麽說明他的行動機變神速,讓金軍無法堵截;如果與金軍狹路相逢,那麽嶽飛的回歸之路將會更加艱辛。

以這樣的傷疲之旅,他得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進開封見宗澤呢?

嶽飛終於進入開封城中,宗澤收留了他,沒有計較他之前違抗軍令的事。他有自己的部下,有一定的權職。不過,他的噩運還沒完。不久之後,他居然被綁上了刑場。

嶽飛要被殺頭了,各種史書都沒有記載他犯了什麽事,不過,從他的早期經歷來說,他想犯事,實在是太方便了。他的性格太倔犟,很多時候,與其說是剛烈,不如說是暴烈,這樣更恰當一些。

要命的是,他有足夠強大的力量來發泄怒火。再稍晚一些,他曾經在酒桌上與一個上級軍官言語不和。嶽飛暴怒,一拳把那上司當場打昏。

這不是偶然的。嶽飛與其他的中興將領相比,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別。劉光世是軍隊裏長大的衙內,張俊、韓世忠、吳氏兄弟從小參軍,習慣了受軍法約束,哪怕遇到再大的委屈,如韓世忠被搶了活捉方臘的大功,也只是躲進角落裏生悶氣。

換成嶽飛呢?

嶽飛發現王彥作戰不勇敢,嚴格地說,只是不如他勇敢之後,就拒絕節制,獨領一軍出走。信不信他能一槍捅死敢搶他功勞的辛興宗?

早期的嶽飛有種種缺陷,這都是他半路出家、沒經過軍隊專項訓練就走上戰場造成的。這非常危險,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嶽飛就會成為一朵瞬間綻放的曇花,哪怕非常絢爛,也會黯然收場。他之所以能創造出後面的傳奇,成為中華民族首屈一指的軍人,是因為他能改正錯誤。

嶽飛天性嗜酒,可後來卻滴酒不沾;嶽飛不受節制,目無軍紀,可後來的嶽家軍卻是宋朝三百多年裏軍紀最嚴明的軍隊。

這是多麽驚人的對比。

而這一切,只有先從刑場上活著離開才能實現。關鍵時刻,宗澤到了,他看見嶽飛相貌威嚴、身材魁偉,覺得這樣一個壯士不去上戰場,反而要死在自家刑場上,實在太可惜了。正好,有一支數千人的金軍進攻汜水,宗澤將五百名騎兵撥給嶽飛,命他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