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宗澤,過不去的河(第3/8頁)

第二,他重建開封城,整合兩河地區,在極短的時間內重振宋朝軍威,在滅國一年之後,就阻敵兵於門外,這一點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第三,他釋放了一個犯了軍紀、要被處斬的年輕軍人,並且給對方機會,讓這個年輕人走上戰場,為國征戰。

他做過無數這樣的事,當時,他絕不會想到,這件小事對宋朝、對漢民族有著怎樣的意義。

因為這個年輕人叫嶽飛。

嶽飛終於見到了宗澤,終於到了開封。從他在應天府被開除軍籍之後,直到這裏,他顛沛流離,滿身戰瘡,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他不僅與金軍血戰過,還兩次遭遇本國上司的屠殺。

回到應天府——這座城在宋朝是有特殊意義的。它是北宋四京中的南京,最初叫歸德府,是後周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的駐所,所以,它是宋朝的龍興之地。趙構在危難中於此地登基,又給它披上了一層神聖的外衣。宋朝的子民們向往它,來了就不想走。

嶽飛被開除軍籍之後,也沒離開。遊蕩的日子裏,嶽飛目睹了建炎集團的一個個荒謬舉措,他憤懣、郁悶、無聊、忐忑,被種種負面情緒影響著。城外面的廣闊天地裏有無數民間自發組建的武裝,他完全可以投身其中,做自己喜歡的事。

可是,他的身上有責任,他的母親在他離開家門去從軍時,親手在他的後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這是他一生的理想,他所有的努力都為了實現這一點。國家是至高無上的,既不能容忍外敵的入侵,更不能容忍內賊的叛變。

更不要說自己加入盜賊組織了。

嶽飛所接觸的人都是宋朝的正規官吏。很幸運,他和一個叫趙九齡的人能談得來。

趙九齡是張所的下屬,在他的引薦下,嶽飛有幸拜見了張所,成為河北招撫司的一員,從此,嶽飛走向了抗金最前沿。

回首往事,誰還能說上書事件是錯事、壞事呢?沒有它,嶽飛仍然只是一介小兵,隨波逐流,渾渾噩噩地混日子,怎能像現在這樣緊緊抓住自己的命運,和金兵刀兵相見呢?

他被分配到王彥的手下,做統制官。

王彥,字子才,河內上黨人。此人文武雙全,在徽宗時曾進京應武舉,在趙佶面前試演武義。曾追隨種師道兩入西夏,立有戰功。這時,金軍入侵,他毅然離家從軍,沒進禦營,而是投奔了張所,到河北敵占區找事做。

綜上所述,王彥也是個狠人,他和嶽飛做搭档,堪稱相得益彰。可惜的是,還沒等這對強強組合發威,一個命令突然降臨。

黃潛善、汪伯彥兩位大佬搞垮了李綱,河北、河東的反攻計劃立即擱淺,連張所都下課回家了,被貶到嶺南反省去了。

很多人心灰意冷,剛剛聚集起來的河北大營一下子就散了。可是,王彥、嶽飛、白安民等人沒有動搖,他們集結了七千多人馬,北渡黃河,進入敵占區,主動向金軍宣戰。這是北宋滅亡之後,宋軍的第一次主動反擊。金軍猝不及防,被連連擊敗。王彥所部長驅直入,一時間,宋人士氣大振。不過,他們也因此孤軍深入,不要忘了,他們是沒有後援的。

金軍調來了近六萬重兵,合圍王彥。

接近十比一的軍力,王彥有了危機感,他被迫築寨,閉壘不出。這在一般情況下是正確的,畢竟敵我懸殊。可嶽飛卻不這樣想,他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他一生中的所有戰績都是以劣勢兵力取得的。換言之,如果只能以多勝少的話,還要兵法戰將幹什麽。

嶽飛不聽王彥的節制,率領自己手下的幾百名士兵沖出營寨,與金軍決戰。混戰之中,嶽飛奪得金軍大纛,朝四面揮舞,軍心大振。他不僅沖破了金軍的重圍,還一路追殺,占領了新鄉縣。

金軍火速向新鄉縣集結兵力,但是他們晚了,嶽飛根本沒有考慮防守,他放棄了新鄉,繼續向北挺進。第二天,他行進到侯兆川時,與金軍相遇。

戰爭開始了,嶽飛沒有兵力,沒有地利,除了他自己以外,這支部隊無法依靠其他任何力量。他沖在最前沿,身上有十余處受傷,血戰不退。在他的感召下,“士皆死戰”,再一次擊敗了金軍。

宋、金開戰以來,宋朝的正規軍成建制的覆滅。漸漸地,他們總結出了金兵的戰術,其實是沒有戰術,就是金國士兵的素質太驚人。宋、夏戰爭中,兩軍對沖,幾個回合之後,勝負就會見分曉,甚至打到天黑了,兩軍會很默契地收兵,休息一夜。等第二天天亮了,吃完飯再打。

金兵不是這樣,他們第一次沖殺不成功,緊接著來第二次,第二次不成功就來第三次,這種沖擊會整日整夜地持續,是名副其實的不死不休。

想擊敗這樣的軍隊,而且以幾百人的兵力在困境中連續擊敗它,這需要怎樣的勇氣和戰鬥力?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嶽飛一生征戰的特色,他飛揚勇決,不拘一格,敢為人所不敢為,在戰場上迅速前進,給敵人連續不斷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