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趙構集結號(第3/4頁)

這多麽堂皇、多麽無恥!

從道理上講,似乎汪伯彥說得沒錯,時刻都要為大首領著想嘛,首領在,名分才會在。一旦趙構死了,還有什麽宋朝呢?但是發兵打仗,都是為老趙家爭天下,你自己不出力、不露面,找個安穩的地方躲起來,誰還會出力呢?你想等一切都搞定之後再出來摘桃子、撿現成,有那種好事嗎?

宗澤怒火攻心,從這時起,他看清了趙構的本質,這和當初主動為家國分憂、去金營當人質的他是多麽不同啊。一個人怎麽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變化這麽大?這個疑問不僅困惑了他,更是困惑了幾百年裏的無數中國人。

為什麽呢?原因要隨著時間的流逝才能逐漸浮出水面。

眼下只能關注這場爭吵,它的結果是宗澤率軍向開封沖擊,並且對外宣稱趙構就在軍中。另一方面,趙構、汪伯彥繼續逃跑,跑到了山東境內。

很窩火、很悲涼嗎?這還只是表面,這件事的實質是,由於宗澤的堅貞、勇猛、不妥協,他遠離了大元帥府,沒法參與各種國家大事。

這時的大名府是一個轉折點,新建立的宋朝軍隊分成了兩部分,各自奔向自己的目標,怎麽看都像是分道揚鑣。

一部分由宗澤率領,隊伍力量很弱,只有幾千人。除了他自己以外,沒什麽名人。他們去進攻澶淵,收復開封。

另一部分由大元帥親率,除了文官之外,武將也是威名赫赫,盡是歷史上的閃光點。軍隊由信德知府梁楊祖提供,兵力達到一萬,馬一千匹,戰將有張俊、苗傅、楊沂中、田師中等,稍後還有劉光世加入。這個陣容,只要再添幾個,就是南渡之後的全部人馬。

這支強大的軍隊避開所有的危險地段,向濟州前進。

到達濟州之後,孟太後的懿旨傳來了,這算是要趙構返回的內因。另一方面,他的軍隊也變得暴躁多疑。看看行軍路線,大元帥領導他們在中原大地上畫了一條大弧線,聽說下一站是長江邊上的宿州,這都是要搞什麽?

他們都是北方人,天生對長江就很恐懼,長江之南等於異域,該不是要背井離鄉了吧,他們還有大批的親友家眷都在老家呢。

這些人強烈要求趙構給個解釋,不能再不明不白地走下去了。眾怒難息,尤其是開封外城禁軍嘩變的例子還在眼前,趙構迅速作出決定。

——回北方。

同時,他給宗澤去了一封信,信裏很清楚地解釋了他逃跑的理由,那就是下屬不讓他去拼命,不然他早就“身先士卒,手刃逆胡,身膏草野,以救君父”。他又很隱晦地提了一下自己要回去幹什麽,“謂祖宗德澤,主上仁聖,臣民歸戴,天意未改”。

就是說,人民還是宋朝的人民,而宋朝唯一合法的繼承人就是他。宗澤,你知道該怎麽辦了吧?

誰都知道該怎麽辦,這是趙構主動送給宗澤的橄欖枝,這種時刻勸進,是雪中送炭,更是錦上添花。能確保自己一世的榮華富貴,是每個官場中人都夢寐以求的事。

可宗澤接到這封信時,心裏膩味透了。

宗澤這一生都沒幹過所謂“錦上添花”的事。他快七十歲了,之所以一直過得憋屈,都是因為他和整個官場對著幹,不阿諛奉承,不與別人同流合汙,不騙人騙己。

可是,現實卻要求他必須配合趙構。

因為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選趙構;二、選張邦昌。這還有得選嗎?哪怕他看清楚了趙構的本質,也得第一時間擁戴他。

趙構統一了大元帥府的意見,得到了全體宋軍的擁戴。他回到宋朝四京中的南京(今河南商丘),在這裏接受帝位,同時接見張邦昌,接受對方帶來的傳國玉璽。

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趙構稱帝,改元建炎。建炎,宋朝以火德立國,一來是讓火焰重新煥發光彩,圖個口彩;二來與太祖趙匡胤立國時的國號“建隆”相對應,以期國運昌隆,火光永不熄滅。

趙構即位,有好幾件事必須立即處理。第一個,孟太後。孟氏在名分上是他的伯母,哪怕被宋哲宗廢成棄婦,也曾經母儀天下,況且還被宋神宗的老婆向太後恢復了名譽。這時,她力挺趙構當皇帝,趙構從心底裏感激她。

她不再是伯母,而是親媽!

第二個,宗澤。這位老臣可真是倔犟啊!要怎樣封賞他呢?他不愛錢,不愛官,不怕死,簡直沒法控制,作為擁立之人,還得笑臉相對。趙構想了想,那就投其所好吧。

趙構命令宗澤繼續向開封城進軍!

第三個,張邦昌。這人要怎樣處理呢?無論公私,都必須得處死他,他犯了封建時代最大的忌諱。退一萬步講,哪怕不是他的主觀努力,他也把宋朝的皇位給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