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趙構集結號(第2/4頁)

歷史證明,誰先趕到,誰得到的好處最多。領導的印象分是無比重要的。張俊也好,劉光世也好,都能善始善終,哪怕做了再愚蠢的事,趙構永遠都會優待他們。

嫡系的待遇就是好。

相比之下,吳氏兄弟差了點,他們始終遊走在主權力集團之外;韓世忠也差了點,哪怕救過趙構的命,也等而下之。

比他更慘的是嶽飛,他這時正在北方和金軍打得熱火朝天,連和趙構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於是,他的命運……僅僅是巧合嗎?

中興四將的命運居然與他們最初和皇帝見面的次序成正比。可見,無論什麽時候,都得和大頭領緊緊靠在一起。

這一點在宗澤的身上也得以驗證。不過,先放一放他,我要提一下未來名分最大、權力最重的軍政一把手——張浚。他很不幸,開封陷落時,他正好在城裏,但是為什麽沒有露過面呢?以他囂張跋扈、唯我獨尊……不,神勇無畏、敵強我強的性子,應該會把所有的金國領導人都活埋在開封城裏才對嘛。

哪怕只有他一個人,也能做到!

可他就是沒出現,自始至終都沒出現過。據可靠資料顯示,當時,他從外城躲進內城,再躲進太學,和一大批學生混在一起。估計學生們的所有對外行動,他一律都沒有參加。

因為,金軍撤走之後,他再度出現時,身上連根汗毛都沒少。

這段時間裏,宗澤已經不在磁州了,他到了大名府。原因是大元帥逃跑……不,是途經大名府時,壯懷激烈、慷慨激昂了一下。

趙構下令全天下兵馬向大名府集結,大元帥將從此地開始反攻入侵者!

此令一下,從者雲集。宋朝並不是沒有敢戰之士,相反,很多人都氣紅了眼,快爆炸了。金兵在一些懦夫的眼裏是洪水猛獸,在勇者面前算什麽?況且,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一直堅守著一種信念——不崇拜強者,不服從強權。

中國人崇尚仁義,愛的是一種風清雲淡的自由。可是,如果有強者入侵呢?如果對抗不了,注定要被滅掉呢?很簡單,“寧教身死,不教名滅”、“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死亡,從來不是什麽可怕的事。

當然,說這些,就像冰心先生論真正的女子一樣,是有前提的。她列舉了女士們的各種高貴品德,各種冰霜一般不可褻瀆的矜持和美麗,可在這些之前,她都要贅上一句“真正的女子”。

我說的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也是一樣,我指的是“真正的中國人”。

宗澤就是這樣的人,他帶著滿腔憤怒,帶著快要把自己燃燒起來的怒火而來。他要進攻,要戰鬥,要不惜一切代價殺進開封城去,解救他的皇帝,拯救他的同胞,斬殺他的仇敵。

這些,他一定要做到,不惜一切代價去做!

這是他和趙構最大的區別。屁股決定大腦,坐在什麽位置上想什麽事,趙構作為趙宋唯一一位血統純正的繼承人,怎麽能“不惜一切代價”呢?

於是,一場激烈的爭吵爆發了。大元帥府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雙方吵得焦頭爛額、不可收拾。爭吵雙方的主要人物有宗澤、汪伯彥。

大首領怎麽會赤膊上陣呢?他有數不清的親信為自己排各種憂、解各種難。

介紹一下汪伯彥。汪伯彥是兩宋之交的大名人,他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裏,能走上官場,完全是憑借自己的努力。

往上升的過程很艱辛,每一步都必須非常小心。說實話,如果不是女真人打過來,他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地方官。

像何栗等人一樣,他的晉升都拜趙佶退位,趙桓登基、殺六賊、清官場,造成一大片官職空白所賜。沒人當官,宋朝上層只好大批量提拔人。於是,他被硬生生地提拔了起來,當了相州知州。

不過一州之長而已。

這樣的官銜在國之將傾時,誰會去理會呢,根本上不了台面。可汪伯彥在最危險的河南地區冷靜地觀察局勢,把趙構從宗澤的手裏搶了過來。從這時起,他給自己鋪好了一條飛黃騰達之路。

這時,他跳出來和宗澤作對,按說宗澤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副元帥,位高權重,一個小小的知州怎麽敢、怎麽能與之對抗呢?

不是的,汪伯彥也是副元帥,他足以和宗澤平起平坐,甚至還要高出一點。這一點是情分,趙構從相州逃到大名府,這一路上“野中寒甚,燒柴溫飯,用瓢酌水,與汪伯彥於茅舍下同食”,這對一個嬌生慣養、錦衣玉食的皇子來說是多麽難忘啊。汪伯彥始終陪在他身邊,光是這一點,就讓趙構銘記終生。

爭吵開始,宗澤主張立即率軍直趨澶淵古城,攻擊金軍外圍,解救開封都城;汪伯彥也沒說這有什麽錯,而是強調,做事情要量力而行,現在最重要的是“先安泊得大王去處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