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歡呼,滅亡(第3/6頁)

在他身後,十萬金軍沖向了平州城。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都認為平州城沒救了,之前金軍所向披靡,遼國五京都被一一攻破,平州城再強,難道比遼國的都城還結實?在這種對比下,張覺逃跑似乎也情有可原。但是這些都錯了。

完顏宗望以十萬兵力圍困平州城達半年之久,仍然無法攻破。半年之後,城裏的兵打光了,只剩下幾千人。城裏的糧吃光了,連耗子都找不著,到這種地步,平州人也沒投降,他們沖了出去,突圍南逃。金國人得到的,只是一座空蕩蕩的死城。

平州人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訴了世界,金軍沒什麽可怕的,哪怕是第一代的金軍,也不是吃人的妖怪,只要敢於反抗,不僅能守得住,更能沖出去自由驕傲地活著。

形象地描述,平州城就是一支火炬,它熊熊燃燒在無邊的黑暗裏,顯得璀璨壯麗;準確地描述,平州城像一支火炬,壯麗璀璨地燃燒著,而它的周圍,是一片無邊無際的黑暗……真的太黑了,所有人都眼睜睜地看著它陷落,不僅不救,還徹底無視。

該怯懦的仍然怯懦,該昏庸的繼續昏庸。

先是它旁邊的營州沒頂住,被金軍迅速占領,滿城的居民都成了奴隸,裏面就有張覺的母親、妻子。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張覺還能挺住,他弟弟崩潰了,為了救他媽媽,他選擇了投降。他不僅把張覺的去向泄露了,還交給了金軍幾頁紙。

那是宋徽宗趙佶親筆寫給張覺的禦筆金花箋,封官許願的話都寫在上面。這東西到了完顏宗望的手裏,就不只是張覺的事了,是宋朝私下裏搞小動作的鐵證。

怎樣才能編織出一根小繩子,一步步地繞到一個超級大國的脖子上,一點點地收緊,直到勒死?這個過程,金國人已經很熟悉了,完顏宗望迅速制定出了一二三的步驟。

第一步,向宋朝要張覺。

金國派使者先去了開封,告訴趙佶老實承認傷害盟友感情的錯誤,把張覺交出來。別想打馬虎眼,張覺就在幽州城裏,現在改了個名字,叫什麽趙秀才。金國不要活人,你們殺好了送腦袋。

人證物證俱全,趙佶無話可說,他派人帶著金國使者去幽州取人頭,暗地裏吩咐幽州安撫使王安中把張覺藏起來,殺個長得像的人送去了事。

王安中照辦了,可不知道怎麽搞的被金人識破了,人頭有假,再殺真的送來。宋朝無可奈何,只能秘密地殺了張覺,用注滿水銀的匣子裝好,送給金軍,同行的還有張覺的兩個兒子。

金國的第一個要求滿足了,宋朝覺得又一次過了關,卻不知道當時有個人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當張覺的人頭被送出城之後,他悲憤地小聲說了一句話:“若金國索要我郭藥師,難道也要交出去嗎?”

這時的郭藥師非同凡響了,他是趙佶欽定的幽州城防司令,手下除了近萬人的常勝軍之外,還有臨時招募的三十多萬民兵。

毫不誇張地說,他的心理動態,就是燕雲區域穩定系數的晴雨表。

第二招是找後賬。張覺事件過後,完顏宗望派人到燕雲地區來,說某年某月宋朝的某位使者曾經許諾了多少錢糧,一直沒兌現,現在該給了。

這實在是太鬧心了,在這幾年的宋、金交易之中,到底金國提過多少條件,宋朝給了多少好處,老實說在事情過後幾百年,全盤掌握過程的情況下,統計起來都很費勁。在信息不發達的當時,要前線指揮官的手裏有一本明賬,根本是不近人情。

雙方吵了起來,吵得不盡興,完顏宗望使出了第三招。他悄悄地給西夏人帶了個話,要他們出兵攻打武、朔兩州。

宋朝在燕雲地區的最高長官是譚稹,這人還真不含糊,金國要後賬他敢賴,西夏人趁火打劫他敢反擊,在這塊人生地不熟剛剛收復的土地上,他把西夏人趕了回去。

三招過後,完顏宗望有點郁悶,這人軟硬不吃得怎麽辦?想了想,他決定把情況反映給趙佶,讓宋朝的皇帝收拾宋朝的官。

譚稹下台了,他被調回國內,停職反省,好好去想到底欠沒欠金國人東西。接替他的是金國的老熟人,武裝太監、廣陽郡王童貫。

童貫在這段時間裏坐了一次過山車。

收復燕雲之後,他的地位上升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之後突然摔了下去,被勒令停了前線的一切公職。理由是花錢太多了,燕雲的價兒實在太高,根本沒提前後兩次大敗的事。

其實,真正的理由是趙佶的政治手段。在中國的官場,一直有個很好玩的現象,不管是哪個朝代,如果某位大將出兵立下不世戰功之後,回國時耀武揚威萬人空巷,那麽基本上可以為他默哀了。這人的政治生涯、軍事生涯、人類生涯都已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