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歡呼,滅亡(第2/6頁)

沒有懸念,耶律延禧輸掉了最後的希望,他靠著五萬人的肉盾,再一次成功逃跑,跑回了夾山老巢。他的故事還沒有完,兩個邀請函跨越千山萬水送到了他的手裏。

一個是宋朝的。由一個和尚秘密送到,趙佶向他許諾,只要他到達宋朝邊境,一切就安全了。他會得到宋朝皇兄的稱號,一千間大屋的住宅,以及三百個女樂的享受。

一千間大屋!知道北京的故宮有多少間屋子嗎?九百九十九間半。

另一個是西夏的。夏崇宗覺得自己是耶律延禧的女婿,更因為幾乎每一個西夏皇帝都是遼國的女婿,這時老丈人出事了,不能不有個態度,於是派人送信,請耶律延禧過黃河。

耶律延禧真的去了,屁股還沒坐穩,金國的使者也到了。一句話,請眾多的黨項大腦冷靜思考之,是不是想跟遼國一個下場?

夏崇宗不想,但又不情願,就小試探了一下,結果派出去的兵被金軍打得一敗塗地。這下,他終於清醒了,轉身請老丈人哪兒來的哪兒去。

耶律延禧又逃回了夾山深處,他的逃亡生活還會再繼續近兩年的時光。這時順便說一下西夏,自從送走耶律延禧之後,它變得非常安寧,幾乎遊離在時代的大變革之外。遼、宋、金之間的大博弈對它來說幾乎沒意義,直到蒙古人崛起之後,才動搖了它的生存根基,主要的原因還是它自己找死。

為什麽呢?因為它窮。

西夏這塊不毛之地,說實話,除了宋朝因為太多的歷史原因,非要跟它打個清楚明白之外,幾乎沒人答理它。又窮又硬,還不講理沒信義,跟它往來有什麽好?

比如金國,眼放著肥到人類之巔的宋朝不搶,難道去和這群黨項人死磕?簡直莫名其妙嘛。這就是從此以後近百年的西夏國運的基調。

它很平靜地生存了下去,在以後天翻地覆的格局下,我會很少提及它,在此算是有個交代吧。回到中原,這時歷史的焦點在平州。

對金國來說,平州的張覺已經是個刺頭,不是切不切的問題,而是稍微切晚一點,就會帶著整個燕雲十六州一起滑向宋朝,把金國的橋頭堡給毀掉。

燕雲十六州,永遠是東亞大地上的異域。誰得到它,都會得到財富與機遇,而失掉它,會失去未來的安寧和話語權。

在完顏吳乞買招回各占地首領,商量繼位大事的階段,張覺有了新動作,除了自己的平州外,他帶著營州、灤州一起歸降了宋朝。前面提過,平、營、灤三州在遼國統稱為“平州路”,而平州之東是榆關。榆關,就是後來的山海關!

歷來兵家入關,必經山海關。這是燕雲區域防務的重中之重,誰得到它,就等於得到進出中原的大門。這時,張覺帶著這三州一起倒向了宋朝,軍事意義無比重大。

金國人立即就急了,沒等調集重兵,就地派了三千人攻向了平州。三千人,這點兵力就算是在完顏阿骨打的率領下,也只夠和遼軍在野地裏打架,想攻下燕雲區域的重鎮,簡直是做夢。張覺只是關上城門,這三千人自己就走了。

張平很興奮,派他的弟弟到開封城報功。趙佶很興奮,派專人帶著敕書、誥命去平州發獎。當天的發獎儀式很盛大,張平帶著平州的頭頭腦腦們出城迎接,就在這時,危險已經到了他的身邊。

金軍突然殺到。統帥是完顏宗望,軍力是十萬人!完顏宗望是阿骨打的二兒子,本名斡離不,俗稱“二太子”,和後來那位家喻戶曉的“四太子”齊名。

查一下這人的生平,這時是他一生中最郁悶最窩火最想殺人的時候。阿骨打起兵反遼,他的軍功只在宗瀚之下,以他的資歷、血統,金國皇位只能是他的。可是事到臨頭,居然便宜了他的叔叔。

完顏吳乞買,他有什麽功勞,何德何能,居然當上了皇帝?!

盡管不服,也仍然得服。吳乞買的政治手腕是非常高的,有他在,金國超強的軍力不僅用來開疆擴土,更是他操縱政局達到平衡的砝碼。

在完顏吳乞買的統治期間,宋、遼兩國的君主大臣們遭遇很慘,金國本身的上層建築也一批批地倒下,悄悄地說,他是一個成功版的趙光義。

回到平州城外,這種級別的敵將,這樣龐大的軍力,已經運動到了身邊還毫不知情,那麽死得再難看也不冤了吧。

張覺反應非常快,他推開獎金證書一躍而起,上馬就跑。這人真的被嚇著了,哪怕平時喊過一萬遍金軍不可怕,平州守得住的口號,這時也全都忘了。平州城就在他的身後,有五萬以上的軍力、超級堅固的城墻作後盾,他都沒敢回頭。

此人一路狂奔,跑向了幽州城,投靠前“怨軍”,現在叫“常勝軍”的郭藥師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