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公元1111年的盧溝橋事變(第2/5頁)

邊疆各地的守軍們一聽,頓時兩眼放光,還有這好事?他們舉起了大筆的銀子、官職向西夏人叫賣,只要過來,就是宋朝的合法臣民了,再不用只靠青鹽、牲口過日子。

這招兒很見效,一時間真的有很多西夏軍人叛逃。但是後遺症同樣可怕,這是赤裸裸的挑釁,就算夏崇宗再懦弱,再想親近宋朝,也無法忍受。一個國王,有自己的底線。

西夏軍隊出動,在延州、渭州、慶州、鎮戎軍等地展開報復,最大的行動發生在河湟地區。西夏人勾結了原巴金嶺城主多羅巴,反攻鄯州。這太突然了,熙河軍倉促應戰,被擊敗了,西征前軍大將高永年戰死。

消息傳進開封,趙佶大怒。他一邊集結全體西軍討伐西夏,一方面追究責任,到底是哪兒出了錯,讓吐蕃人反咬一口?

宋朝全國動員起來了,每一次與西夏開戰,都是集全國之力支援西北,每一次不管輸贏都會讓後方元氣大傷。一時間人心很動蕩。

蔡京、童貫很開心,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前面說過,招降仁多保忠不是軍功而是政績,從那時開始,到西夏人被激怒,都是他們為自己鋪設的青雲路。想升官發財,鞏固地位,得到更隆重的寵信,那就得用更重大的功勛去換。

功勛哪裏來,用西北邊疆上的人頭換!

只要開戰,帝國的錢財、軍事、物資、信符等命脈都會下放,都會掌握到他們的手裏,到時他們會成為宋朝本質上的最高主宰。

可是局勢迅速失控了,原因是西夏人的膽子。他們四下裏騷擾似的報復了幾下之後,突然間心裏沒底,向遼國人求援,辦法用到了最高規格。

夏崇宗向遼國皇室求婚,耶律延禧很痛快,把妹妹成安公主嫁給了他。有這層關系後,遼國開始向宋朝施壓。他們在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的四月裏,派出使者向宋朝警告,那是我妹夫,你們搶了什麽還什麽,別等著遼國發兵,你們後悔莫及。

蔡京、童貫慌了,倒不是怕遼國,他們是沒料到西夏這麽容易就了,原計劃是黨項人再火暴兩天,他們就好派兵了,現在遼國人突然插了進來,讓他們措手不及。

這的確是他們失算,身在局中,他們沒有看清黨項人的真面目。事實上自從李元昊死了之後,西夏皇族就被宋朝人打怕了,這麽多年以來,一直跟宋朝叫板的是梁氏集團,是夏籍華人,至於西夏的皇帝們,從兩岔開始,到夏崇宗,都是議和派、親宋派。

怎麽辦呢,遼國人……面對這個問題,童貫轉身走開,他忙著到西北練兵去,政治上的事由蔡京操心。蔡京不負眾望,他想了想,叫來了一個人。

這人名叫林攄,前邊提過,這是他的心腹級親信。他有個非常大膽的計劃,大到了宋朝一百五十年間無數朝臣,就連韓琦那樣的鷹派大佬,都不敢去想,連富弼那樣堅剛不屈的人,也不敢去做。

同年五月,朝廷派林攄回訪遼國。

一路之上,林攄的譜兒大得嚇死人,他不像是宋朝人,而是像剛剛穿越到宋朝的漢朝人,而且是漢武帝時期派到草原部落出使的那些牛人們。

比如絕不低頭永遠驕傲的蘇武,更比如擡著金馬進大宛國求取汗血馬的使者。漢廷是天穹之下最強的政權,漢人是所有種族中至高無上的存在。

林攄就是這麽做的,在路上隨時挑刺,稍不滿意立即呵斥,進了遼國皇宮,見著耶律延禧之後,姿態不僅沒放低,反而更加高漲。

林攄質問耶律延禧,你是怎麽管理妹夫的?你妹夫這樣那樣的不對,那樣這樣的討厭,你都不知道嗎?還是揣著明白說糊塗,幫妹夫攪渾水?

你唯一應該做的,是加強對劣等種族黨項人的管理,少對宋朝指手畫腳,你要明白宋朝的邦交禮儀是全世界的典範,你只有學習的份兒,永遠沒有插嘴的資格!

耶律延禧氣傻了,當天他沒下令把林攄拖出去砍了,因為當砍不砍是他的特色;也沒有當場回罵,和林攄展開互吼,再怎麽說他也是皇帝,丟不起那個人。

林攄大搖大擺地走出遼國皇宮,心裏一邊痛快著一邊發抖。他真是出了大風頭了,之前無數的大使,連富弼、範仲淹、王安石、蔡京等等超一流大佬都算上,加一起也沒他今天這樣爽。可他實在是怕啊,不僅是對遼國這個野蠻種族怕,更是對蔡京怕。

蔡首相要他盡一切可能挑釁遼國,不要怕事兒大,一定要讓遼國暴怒,這樣仗才打得起來。本著這個原則,後面的事情失控了。

林攄回國時,遼國人一邊按規矩派專人護送,一邊提出了一個要求。他們希望宋朝歸還徽宗即位以來搶來的和加蓋的邊境堡壘。

這是紮在西夏心頭的一根刺,從神宗後期以來,宋朝蓋了無數的堡壘逐步向西夏腹地推進,一點點地蠶食著西夏的國土。前面所說的橫山、天都山等地,就是這樣占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