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隱相大人(第4/4頁)

在公元1117年左右,沒人能想到這一點。梁師成全身心地撲到了建築工地上,把艮嶽的第二步驟完成。第二步驟,在原有山勢走向上,把各處的景點蓋好。

查原始資料,名目如下:

艮嶽廣袤十余裏,峰高九十步。最高點建介亭。以此分山成兩片,為東、西二嶺。

東嶺有萼綠華堂、書館、八仙館、紫石巖、棲真磴、攬秀軒、龍吟堂;山南壽山嵯峨,雙峰並峙,下有雁池、噰噰亭;西有藥軒、西莊、巢雲亭、白龍沜、濯龍峽、蟠秀、練光、跨雲三亭、羅漢巖;再向西有萬松嶺,嶺畔有倚翠樓。

嶺上嶺下設有關聯,關下有平地,鑿為方沼,沼中有兩塊陸地,東邊建蘆渚、浮陽二亭;西邊建梅渚、雪浪二亭。

由此沿磴道復上最高峰介亭,亭左有極目、蕭森二亭,亭右有麓雲、半山二亭。介亭之北臨景龍江,引江水流注山間,迸珠濺玉,蜿蜒玉帶。從介亭西行不遠有一小軒,名為漱玉。漱玉軒再西,道路皆用碎石鋪砌,路旁有煉丹亭、凝真觀、圌山亭。

圌山亭俯視江際,可見高陽酒肆、清虛閣雕、霧閣雲窗。景龍江北岸勝筠庵、躡雲台、蕭閑館、飛岑亭一字排開,其支流蜿蜒南去,另組成一座山莊,別有洞天。

南山之外,又有小山,橫亙二裏,命名為芙蓉城。景龍江之外另建房舍,格局樣式比芙蓉城更為精妙。

以上就是艮嶽的第二步工程,各處景地的原始狀態。

說它是原始狀態,是因為它還有第三個步驟。這最後一步才是艮嶽的精華所在,前面的東西好有一比,是買好的清水樓。

第三步是給清水樓盤裝修。

說起裝修,是我等凡人個個頭疼的問題,前幾天還有一個朋友對我哀嘆,說裝修猛於外遇啊,比什麽都費錢。相信大家都有同感,說裝修,那是無止無休,一百平方米的房子有價,最貴的也有個標簽,裝修就沒譜了,只要你有錢,真來個白玉為堂金作馬又如何?

以趙佶的藝術品位,以宋朝的人文精華,以華夏大地的出產豐富,艮嶽的裝修能到什麽程度,是能夠想象的嗎?

至少蔡京、童貫、梁師成等人是想不到的,他們一來局促於京城,眼界不廣;二來京城的權勢瞬息萬變,隨時都可能有敵對黨派興起,以往的教訓告訴他們,不僅要屠殺舊勢力,更要嚴防新敵人。所以他們必須守在京城裏,哪兒也不能去。

趙佶也不行,他有的是品味,是鑒賞力,不是原創力。他沒有行過萬裏路,沒見過萬樣物,只能像個吃客一樣坐在餐桌旁,等著大廚們把菜做好端上來,才能品得出好壞。

這個任務在各位大佬的心目中盤旋,最後還是蔡京想出了主意。之所以是他,是因為這次裝修的風格基調決定的。

趙佶身為北方人,一直向往著美麗富饒的南方,礙於祖訓,他沒法像後來明、清兩代的皇帝那樣遊江南,於是他要把艮嶽裝飾成他的夢裏水鄉。

在京城三巨頭中,只有蔡京被貶過長江,在杭州西湖之畔生活過。這一段貶謫歲月當時是多麽難熬,但是在這時已經轉化成了珍貴的財富。

一路之上所見所聞,所接觸的人,都成了他的資本。他對趙佶說,陛下,裝修分兩步,第一步是采買材料。您喜歡江南風物,正好,我在南方接觸過一個能人。

他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