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宋朝的蘭花(第2/7頁)

兩人被貶職南遷,章惇很慘,貶到了海南。

什麽叫借刀殺人,一舉三得?仁義的名聲得到了,向太後的政敵搞倒了,反對自己即位的首相垮台了,這就是。趙佶達到了所有目的,一時間好評如潮。

別忙,趙佶覺得還能再發揮一下,讓好評達到高潮。

高潮由宮裏、宮外兩部分達成。宮裏,忍了六年的向太後終於等到了全方位的快樂。說來她也是很不容易,日子很難的,熬到哲宗死,為了立趙佶,她光著腳丫子在皇宮裏狂奔,又哭又喊地博同情,她容易嗎?現在好不容易盼到了好日子,要怎樣繼續下去,這要早做打算才行。

通過仔細計算,她做了兩件事。第一,復立孟氏。孟氏,是由高滔滔選定的皇後,被貶有自己犯傻的原因,更有政治鬥爭的內幕。現在她在難中,把她提上來,她必將感恩報答。這樣就形成了高滔滔——向氏——孟氏三代皇後的利益鏈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一定會像自己保高滔滔那樣,保全向氏。

同時,打壓哲宗欽定的劉皇後。

本來劉氏已經大獲全勝,成了唯一的皇後。本來嘛,皇後與皇帝為一體,自古以來每朝只有一位,可這時突然間孟氏復活,居然要並列皇後了,這忍無可忍嘛。劉氏憤怒,為什麽是並列,為什麽是並列,我不要並列!

又一個消息傳來,向太後說了,你們不是並列,從今天起你叫元符皇後,孟氏叫元祐皇後,你們倆人見面了,你得先給她行禮,然後她才回禮……

劉氏簡直要氣死,但想想自己還年輕,可以像向太後那樣熬下去,現在這年頭,誰知道幾年後又是什麽樣?

她決定等了,向太後卻不。她知道自己老了,身體也開始生病,她的精神和身體連續繃緊了六年,突然間放松之後沒法支撐。見過太多死亡的她,沒法不去想自己的身後事。

如果她真的死了,孟氏能掌握大局嗎?光是趙佶,孟氏就很難控制,加上劉氏,情況不妙,再加上朱太妃,那是自己的死對頭,日後,面對本應是後宮第一巨頭的人,一個廢了再立的兒媳婦,能管什麽用?

想來想去,想去想來,向太後的身體越來越差,很快臥床不起,奄奄一息了。但就是這樣,哲宗的生母朱太妃仍然死在了她前頭!

這是怎麽搞的呢?沒啥證據能證明這是誰做了什麽手腳,可就是發生了。於是乎,在向氏死的時候,她是完全放心、非常妥帖、徹底愉快的。

至此,鑒於上面發生的所有事,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女人真是很強大。

這是宮裏的事,再說宮外邊發生的,在這件事上充分顯示了趙佶的聰明。誰都知道做好事是很累的,有時還很危險很麻煩,趙佶做起來不花一個銅板,就讓全天下人,乃至於之後近千年裏的中國人都異口同聲地叫好。注意,哪怕後來趙佶變成了宋徽宗,人們在這件事上對他的看法都沒變。

赦免蘇軾、範純仁,讓他們從貶謫地北返。

這兩個人是特殊的存在,在宋朝人的心裏,他們活著時,就已經是超越政黨之上的傳奇人物。蘇軾的文章,近四十年以來獨執天下之牛耳,是無可爭議的文壇泰鬥,中國人是敬重學者的,誰去管他是新黨還是舊黨,他所到之處,人們毫無保留地接納了他。

範純仁要更高一籌,作為一代名臣範仲淹的兒子,他沒有父親的軍事、文學才能,但繼承了範仲淹最閃亮的光環——道德。

範氏的道德不是空洞的口號,更不是“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種形象超級高大實用後果超級可怕的宗教式教條,它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越是在混亂、肮臟,充斥著別有用心、趕盡殺絕等種種負面欲望的官場裏,它越發顯出可貴,甚至是唯一。

自古道德勝於文章,這兩個人的遭遇,就先從範純仁說起。

範純仁倒黴純粹是自找的,當初章惇把他貶出朝廷,是因為要追究放棄西北四寨的責任,他和司馬光攪在一起,是這種事的主謀。

這是範純仁的一生僅有的汙點,盡管如此,宋廷還是對他很例外,別的人如劉摯、呂大防、梁燾、劉安世等人早就貶過了長江,範純仁的貶地是在陳州,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淮陽。

離開封城近在咫尺,可以說仍然生活在經濟文化中心地帶。

這樣的待遇,範純仁心知肚明,可以說是對他的愛護,讓他老老實實地待在政治旋渦之外,等著哪天風平浪靜了,他會有個不錯的結果。

可是他姓範,這個姓氏從北宋開始,直到明朝末年,都籠罩著一層聖潔、溫暖、博愛的光環。歷史證明,這不只是開創者範仲淹一生的努力,更有範純仁的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