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舉國思戰變茫然(第6/9頁)

——“兵法雲:以寡擊眾,必在暮。”現在天晚了,我們突然間殺回去,一定讓他們措手不及!

戰場瞬間沸騰,剛剛還在突圍逃跑的宋軍突然殺了回去。不過黨項人一點都沒驚慌,本就在一直追擊,要的就是廝殺。一個西夏將軍沖了出來,是拿長槍的,此人挑戰:“誰敢與我較量!”(誰敢與吾敵者!)

王珪沖了過去,結果中槍,西夏人一槍刺中了他的右臂。接下來的事就是西夏人的噩夢,他們真的沒長記性,宋朝軍中的制式武器本就是長槍。“有宋一代,軍械弓弩居首,長槍次之。”怎麽玩槍,怎麽破槍,宋朝的軍官比誰都精,並且王珪、郭遵等人都有自己的殺手鐧,他們手腕上都系著一條皮帶,懸著鐵鞭。

近身之後,王珪手起一鞭,砸得對手頭顱粉碎。緊接著又一個敵將沖了過來,還是長槍,要說西夏人真執著,仍然是老套路——刺。王珪也很配合,仍舊是以右臂承接,只是受傷之後反應更加敏銳,他挾住了敵槍,真抱歉,你腦袋的位置長得太帥了,我沒法不砸你!

連死兩個將軍,西夏軍隊的成色就暴露了。宋軍可以在郭遵陣亡之後再轉戰三日,誓死不降,可這群一直在追人的西夏軍隊居然就潰敗了。他們轉身就逃,在黑暗之中一窩蜂地沖向了來路。很聰明,身在敵境,局勢危急,哪兒來再回哪兒去才最保險。而且還很有逃跑經驗,邊跑邊向後邊放箭。

黑暗中的箭雨很致命,宋軍中王珪本人連中三箭,戰馬也被射死,不得已停了下來。一個問題浮出水面,三川寨還要去救嗎?

再去救就是瘋子。這涉及一個根本性的問題。120多天裏,韓琦能把涇原路的戰鬥力凝聚起來,已經很不容易了,但要把散布在各處的軍隊成建制的調動起來,協調出戰,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所以三川寨被攻,率先赴援的都是清一色的都監,幾乎是自發性的攻擊,像劉平、石元孫那個級別的軍區負責人根本沒出現。這時王珪如果還要殺過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純粹是找死。除非是皇帝本人被困在那裏,不然根本得不償失。

王珪退兵了,三天之內,當地出現了防衛真空,西夏人為所欲為。三天之後,宋軍集結起足夠的力量,由涇原路鈐轄、知渭州郭志高率領,趕赴三川寨。但這只是個姿態的問題了,三天的時間裏西夏人想幹什麽都達到了目的。

郭志高還沒到,這一部分的西夏人就撤出了邊境。但這遠遠不是結束,西夏軍隊的主力轉移了方向,他們攻向了鎮戎軍(今寧夏固原),只要拿下了這座至關重要的軍城,就可以一舉打穿南下渭州(今平涼)、涇州(今涇川),直達關中的通道。

戰況危急,鎮戎軍外圍的三川寨、獅子堡、劉番堡、乾河寨、乾溝塞、趙福寨等軍事據點被一一攻破,鎮戎軍很快就會被西夏人合圍,一旦陷落,不堪設想!

面臨這樣的局勢,換作是夏竦會怎樣,換成範雍會怎樣,兩位老夫子最大的能耐就是調集所有的兵將去增援、去拼命,希望再次湧現像郭遵、劉平那樣的英烈,去抵消李元昊的侵略胃口。但韓琦不是這樣,生來強悍大膽的性格,注定了他不會一味地死守,或者敵攻我就防。

他要的就是不斷地進攻,只有攻擊,才能挽回頹勢,才能振作軍威、國威!公元1040年的九月十八日,在這次戰鬥只進行了6天以後,韓琦就作出了反應。涇原路一面調集重兵火速增援鎮戎軍,另一方面,他把環慶路的副都部署任福悄悄地調了過來,集結涇原、環慶甚至秦鳳路的精兵強將,繞過正在激戰中的鎮戎軍一線,目標是——慶州東北方200裏之外的西夏軍鎮要地白豹城。

那是西夏人的鎮戎軍,戰略位置險要,兵力配備充足,一直是宋朝西北邊疆上的眼中釘、肉中刺,韓琦就要在這種時刻把它拔下來!

李元昊,請注意我的勇氣和力量!

說一下白豹城的位置。它在環慶路,嚴格地說出了韓琦的防區,但西北一盤棋,對手都是李元昊,這時管不了那麽許多了。

它的重要性牽扯到了環慶、涇原,甚至是秦鳳路,這就要系統地介紹一下北宋時期西北邊疆的區域劃分問題。宋朝初年,陜西一共分為兩路:秦鳳路、永興軍路。

秦鳳路,“府一,鳳翔。州十二,秦、涇、熙、隴、成、鳳、岷、渭、原、階、河、蘭。軍三,鎮戎、德順、通遠。縣三十八。”

永興軍路,“府二,京兆,河中。州十五,陜、延、同、華、耀、邠、鄜、解、慶、虢、商、寧、坊、丹、環。軍一,保安。縣八十三。”

到了仁宗時代,為了應付李元昊的進攻,邊防細化,分為四路,也就是這時一直在說的鄜延、環慶、涇原、秦鳳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