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怎樣扼殺武則天(第6/7頁)

至於次相夏竦嘛,一切就不好說了。此人博學多才,科考時正好和陳堯佐一屆,主考官事後都說,論才學他比堯佐要高,只是因為年紀小了些(17歲),才有意地壓了他的名次。但才學以外,就太微妙了。他的故事太多,後來仁宗沒能扭轉宋朝的吏治,讓問題逐年疊加,一直壓到了神宗朝,來了個問題大爆發,裏面就有他的功勞。

綜上所述,不論忠奸,劉娥都把宋朝的最上層官場來了個大換血,接下來她的心就安定了,去做什麽,應該有了些把握。

年底十一月,宋朝舉行郊祀天地大典。郊祀天地,其實就是小型的封禪之禮,一樣要建祭壇,獻牲禮,隆重莊嚴的程度要遠遠超過每年元旦日的大朝會。可以說,是一年之中最神聖的一天。

更是皇權凸現的最顯著的一天。

可是小皇帝突然宣布,他要像長寧節(劉娥生日)一樣,先率百官到會慶殿為皇太後賀壽,然後才到天安殿受朝。

此言一出,滿朝沉默。您真是孝子,我們無話可說……每個人都清楚,這跟長寧節上壽的本質一樣,都是劉娥在背後指使,那麽爭也是白爭,並且爭了也爭不過。曹利用、王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還做什麽呢?到時候隨波逐流,一起跪倒磕頭就是了。

這正是劉娥要的效果,沉默是金,悶聲發大財,等哀家變成了寡人,自然少不了你們的好處!可是且慢,宋朝建國至此已經69年了,共三代君主,一以貫之的善待天下士大夫,尤其是被五代亂世所損傷的文章道德正氣早己恢復,人間己不是純粹的唯利是圖的世界。

作養天下士子,士子自然有報。有宋一代,烈士不斷,直到崖山覆沒時,窮途末路仍然忠貞不屈,這就是因果。趙匡胤比朱元璋就高在了這裏,像明朝,皇帝對臣子暴虐,結果臣子們也德行敗壞,承平之日可以在朝堂上大打出手,到了危難時舉城投降,大雨中的金陵城外,跪滿了投降的明朝臣子,據說他們簪纓上的紅色被雨水沖刷,就像遍地流淌著血水……

宋朝就不是這樣,哪怕劉娥能在朝堂之上一手遮天,維護正統的人仍然會有,殺不盡,更趕不絕。新上任的宰執大臣們不敢反對,一個剛剛回京的小官站了出來。

秘閣校理範仲淹。

上一次他修完了海堤進京當官後不久,他的媽媽就去世了,於是回南京(應天府)守喪。三年孝期己過,剛好是天聖七年,才回京城,立即就遇上了劉娥對江山社稷最嚴重的一次侵犯。

冠蓋滿京華,斯人敢直言。

危難中只有範仲淹站了出來,他直接上書,原文如下——“天子有事親之道,無為臣之禮;有南面之位,無北面之儀。若奉親於內,行家人禮可也,今顧與百官同列,虧君體,損主威,不可為後世法。”

要孝敬您老媽,請回自己屋裏去,辦公地點,不是內宅!

不知這一年已經整滿20歲的“小”皇帝看了之後會有何感想,這是最基本的皇帝義務和權力的說明書了,難道那麽多的大儒,給您上了那麽多年的課,連這個都沒講?!皇帝的心事不可猜測,可晏殊嚇壞了,這位同樣出身貧寒,可是早就習慣了富貴的“貴人”緊急召見範仲淹。

——仲淹,你想害死我嗎?你這樣亂說亂講,是會連累我的!

前面說過舉薦的義務和後果,範仲淹之所以能當上秘閣校理,在皇家圖書館裏和皇帝近距離接觸,完全是晏殊在舉薦他。這時範仲淹突然闖禍,把晏殊嚇得半死。要知道這個人是有才並愛才的,北宋仁宗、神宗年間的頂級名臣至少有三分之一出自他的舉薦,可他本身只是個膽小怕事,惜命如金的官場如意郎。

他要的是官位,可範仲淹要的卻是名節。

範仲淹冷冷地回答,承您舉薦,每天都怕不稱職,讓您難堪,誰知道今天竟以忠直得罪門下。之後拂袖而去,他緊接著上了第二本。這一次石破天驚,駭人聽聞,他直接要求皇太後退位,把親政大權還給已經成年的皇帝!

暈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劉娥從真宗朝天禧元年趙恒得病時起,正式在幕後管理這個國家,近十多年以來從來只有她呼風喚雨,殺伐決斷,連寇準、丁謂這樣的強人都倒在她的手下,誰敢搶她手裏的東西?王曾、魯宗道最大的限度也只是阻止她嚴重出格的幾件事罷了,從來沒想過剝奪她的權力。

那是劉娥的生存根本!

奏折交上去了,範仲淹坐等天雷劈頂,可是左等右等,居然晴空萬裏。搞什麽?仔細想一想,似乎百分之百的眼下沒什麽,未來很險惡。

參照王莽篡漢、武曌篡唐的前例,剛開始時都是一副大仁大義、胸襟寬廣的聖君嘴臉,別說只是上個奏折表達一下個人想法,就算再出格的事,都可以百無禁忌。當然,鐵定秋後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