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財政部長的新座駕(第2/3頁)

他的朋友很多人都不贊成共有主義,他們從法國寫信給他說:“我們不認可以一部分的犧牲,換多數人的福利。主張溫和的革命,以教育為工具的革命,為人民謀全體福利的革命……頗不認俄式——馬克思式——革命為正當”。他回信時不是狂熱地為共有主義辯護,而是稱他朋友的看法“理論上說得通,事實上做不到”。他這樣勸說朋友:“理想固要緊,現實尤其要緊。”

他明確的向他們表明,他參加共有黨,不是出於充滿激情的信仰,而是冷靜實際的選擇。

盡管有莫斯科的大力支持和他在中國情報機構中發展的黨員的協助,但布爾什維克們在中國的事業還是不斷的遭受挫折,大量黨員被殺害或囚禁。北京政府不斷在各地發動突襲,搜到大批莫斯科的文件,這些文件證據確鑿地表明蘇聯正在中國圖謀顛覆北京政府。

從各地搜出的蘇聯文件在全中國的報紙廣為轉載,蘇聯顛覆計劃規模之大,激怒了公眾輿論,也震驚了西方列強。北京政府得知蘇聯正全力以赴要推翻它,大大加強了打擊的力度,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政府所面臨的事情使西方列強加大了對北京政府的支持力度。

為了扭轉不利的局面,他可以說絞盡了腦汁,雖然他現在所處的地位很危險,隨時有被發現的可能,但他仍然不願意放棄。

因為他雖然是得到莫斯科的支持,但他有他自己的宏偉計劃。

在列寧去世後,斯大林剛成為克裏姆林宮的頭號人物。斯大林親自制定對華政策。他曾不止一次要中國黨建立軍隊和根據地,以便最終用槍杆子征服中國。

用槍杆子奪權,斯大林早在1919年共有國際成立時就為中國想到了。蘇軍情報局局長伯金給“中國委員會”主席汪明寫信時說,“蘇聯在中國的首要任務是建立紅軍。”斯大林派他的親信老鄉羅明納茲來中國管事,負責給中國黨供應武器、資金、藥品、情報。同時派來的還有軍事顧問,在蘇聯國內也加緊了對中國黨人員的軍事訓練。

對於斯大林的“道路”,他舉雙手贊成。但他不想成為莫斯科的棋子。他想要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必須靠別的手段。

現在,機會來了。

他很早就了解到,中國最有權勢的人,並不是北京政府的大總統,國務總理,和軍隊的將領們,而是一個比他的歲數大不了多少的人。

這個人,已經連任多屆中國政府的財政部長,中國的所有情報機關,也是他一手創立的,他雖然主管中國的財政,但同時也是所有情報機構的總頭子。

他不止一次的見過這個人,這個人比他大三歲,據說曾在日本學過軍事,算是職業軍人出身。這個人曾經是江西的地方小軍閥,後來成為了北京政府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臉上常帶著和藹文雅的笑容,思想開明,喜歡和年輕人交談,這個人不止一次的發表演講,宣揚“科學、民主、自由”。蘇維埃政權建立後,這個人一度被俄國人認定“屬於中國政府中的左翼”,“在思想上同我們很接近”。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表明,這個人極端反蘇,尤其特別反感蘇維埃黨人要把中國社會劃分成不同的階級,搞階級鬥爭。

他經過多方研究後認為,這個人,才是中國革命的最大威脅。如果能將這個人除掉,將給“反動”的北京政府致命一擊。

雖然他動了對這個人的殺念,但他並沒有急於行事,而是對他的各個方面——性格、喜好、工作生活習慣等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並且調查了大量關於他的生平經歷的記載。他發現,這個人遇到過多次的極為兇險的刺殺,但每一次他都能奇跡般的化險為夷。

之所以如此,除了這個人防範嚴密,身邊的人精幹可靠之外,他本人的機警狡詐和個人戰技高超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為了能夠幹掉這個人,他不止一次的因過度的思慮而失眠。

現在,他終於有了十足的把握,他準備動手了。

他認為自己的計劃萬無一失,是因為他知道這個人這一次會在空中被幹掉。

在天空中,是這個人最危險也是最脆弱的時候。

在將所有的文件焚毀完畢後,他收拾好自己的物品,最後看了一眼這間地下室,起身離開了。

“我們的速度是不是慢下來了?”

坐在“天燕”式大型旋翼機上的楊朔銘透過窗戶向外望去,此時周圍全是白茫茫的濃霧,能見度變得很差。

“是的,總長。”一位軍官報告道,“這一會兒起霧了,為了防止和戰鬥機碰撞,就放慢了速度。”

楊朔銘所乘座的“天燕”式大型旋翼機是“波音中國”的又一傑作,盡管中國國內對於旋翼機這種飛機家族的新成員不是很熟悉,但楊朔銘已經敢於“為天下之先”,成為這種新式飛行器的忠實乘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