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預備轉行?(第3/3頁)

“這也許就是為什麽全人類都會感激安徒生的理由吧。”

“當文化喪失了良知,集體朝理應被同情的階層和人們背轉過身去佯裝未見的時候,那樣一個國家也就向和平美好的宗旨背轉過身去了。而打壓文化的良知,乃是打壓全社會最底線的良知。而連文化的同情都獲得不到的一部分民眾,乃是最不幸的民眾。”

“據我所知,凡經濟發達國家的文化,其文化之意義曾體現於特別重要的兩個方面——啟蒙了窮人和教育了富人;從而,文化了國家。我認為這是比革命更偉大的意義。”

“文化當然絕不僅僅有以上兩個方面的作用。但倘若竟從來沒有好好地起到過以上兩個方面的作用,其文化的品質,無論怎樣提升了來進行評論,都是可疑的,有如今日的蘇俄。”

“前些日子,人人都在為‘公理戰勝’而慶祝,我們中國人是喜歡慶祝的,而慶祝日的首要目的,通常是回顧往事,尤其是紀念那些由於對文化生活的發展而獲得了特殊榮譽的人物。對我們前輩的這一友好的紀念活動實在絕對不應被忽視,特別是因為這種對往日盛事的回憶,能夠鼓舞今天的善良的人們無畏地努力。但是這件事必須由年輕時就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並熟悉其過去的人來做,而不是由一個象乞丐一樣四處流浪,在各種各樣的國家積累經驗的人來做。”

“談到與教育事務相聯系的問題。我並不是什麽權威。因為從古到今的明智的本意善良的人們已經討論過教育問題,並且已就這些問題反復地明白地表達了他們的觀點。作為教育領域的半個門外漢,我闡述除個人經驗和個人信念之外毫無根基的觀點的勇氣從何而來呢?如果這真是個科學的問題,人們可能會對這些考慮保持緘默。”

“但是,對活躍的人們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在此僅僅真理的知識就不夠了。相反,若要知識不被拋棄,它就必須被不斷的努力連續更新。它就象樹立在沙漠裏的一座玉石雕像,隨時承受著被流沙埋藏的威脅。服務之手必須不斷工作,以使玉石在陽光之下永遠熠熠發光。我的手也在為玉石服務的手之列。”

“學校教育一直是把傳統的財富從一代傳給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方式。今天這種重要程度超過了以前,因為通過經濟生活的現代發展,家庭作為傳統和教育的載體地位已經削弱。因此,人類社會的延續和健康比以前更加依賴於學校。”

“有很多時候,人們把學校看成僅僅是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遞給成長中的一代的工具。但這是不對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是在為活人服務。它應該在青年人身上培養那種有益於公共福利的品質和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消滅個性,把個人僅僅作為如蜜蜂或螞蟻那樣的社會的工具。因為由一個沒有個人獨創性和個人目標的標準化的個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毫無發展可能的、可憐的社會。相反,學校的目標必須是培養能獨立行動和思考的個人,而這些個人又把為社會服務視為最高的生活問題。”

“但是我們怎麽才能實現這一理想呢?是通過道德說教達到這一目標?絕對不是。言詞現在是,今後將仍是空洞的聲音,通往毀滅之路從來都是由關於理想的浮華之辭相伴。但是人格並不是由所聽所說形成的,而是由勞動和行動形成的。”

“因而,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是促使小學生們采取行動。這適用於小學生的第一次學寫字,也適用於大學的博士論文,或者記一首詩,作一支曲,口譯或筆譯一篇文章,解決一道數學題目,或是進行體育運動。”

“但是在每項成就背後都有一個作為其基礎的推動力,這種推動力反過來又被所從事的事業中取得的成功所強化和滋養。在這裏存在著最大的差別,這些差別對學校的教育價值至關重要。同一工作,其起源可能歸因於恐懼和強制、追求權勢和聲名的野心勃勃的欲望,或是對對象的愛好、興趣以及對真理和理解的要求,因此也可以是每個健康的孩子都有的、但很早就被削弱了的神聖的好奇心。完成同樣一件工作對小學生產生的教育方面的影響可能有很大的不同,這取決於使他完成這件工作的內因究竟是害怕受傷害、利已主義的情感,還是獲得喜悅和滿足感。學校的管理及教師的態度是對塑造小學生的心理基礎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正如我們常說,教師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