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分贓不成又如何(第3/4頁)

對於日本人的無禮行為,顧維鈞寬厚地報之一笑。

此時的顧維鈞無意於這樣的意氣之爭,因為他知道,盡管牧野伸顯在本次大會當中為了日本的利益甚至打出了“人種牌”,但結果還是一樣的失敗。而中國在巴黎和會上所得到的,是日本根本不能比的。

不過,對於牧野伸顯耍的這一手,顧維鈞還是相當佩服的。

牧野伸顯1861年11月24日(文久元年10月22日)生於薩摩國鹿兒島城下加治屋町貓之藥師小路,是薩摩藩士大久保利通和妻子滿壽子的次子。在出生後不久,他就被過繼給了大久保利通的姨表兄弟牧野吉之丞。1871年(明治4年)牧野伸顯11歲的時候便與父親和哥哥一起隨巖倉具視的遣歐使節團奔赴美國,他先後進入費城初中,費城大學進修,後來又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1880年(明治13年),牧野伸顯退學進入外務省,後來又分配到日本駐倫敦的公使館工作,在那時他和赴歐洲進行憲法調查的伊藤博文相識。此後,牧野伸顯歷任福井縣知事,茨城縣知事,文部次官,駐奧匈帝國公使,駐意大利公使等職,在西園寺公望第一次組閣時任內閣文部大臣,在第二次西園寺內閣中任農商務大臣,後轉任為樞密院長官,在第一次山本權兵衛內閣時又擔任過外務大臣。這個時期的牧野伸顯,與伊藤博文和西園寺公望接近,成為立憲政友會的資深官僚政治家。他主張對外國進行協調外交,強調在日本實行英美式的民主政治。1920年(大正9年),牧野伸顯就任宮內大臣,因為他是大久保侯爵的兒子,特授子爵。據說他被授予內大臣是因為堅信英美民主政治的元老西園寺公望的推薦。西園寺公望討厭大正天皇周圍及宮中狂熱的皇室崇拜者,他想要盡量使皇室避免卷入政治鬥爭當中。牧野伸顯體會西園寺公望的心意,在宮中一直堅持自由主義做為政治使命。他一方面依靠薩摩藩系在政界的力量,一方面利用自己在外交界的勢力鞏固自己在宮中獨特的地位,因而深得大正天皇和攝政宮裕仁親王的信任,此次巴黎和會作為次席大使參加。這一次日本代表團名義上的首席代表是元老西園寺公望,可是實際上是牧野伸顯指揮,在代表團的隨員中,就有牧野伸顯的女婿吉田茂和近衛文磨等人。

在巴黎和會成立了確定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格局”的巴黎和會國際聯盟委員會的時候。作為日本方面全權代表的牧野伸顯,為了最大限度的爭取日本的利益,早就做好了槍打出頭鳥的心理準備,他在大會進行的關鍵時刻,提出將“廢除人種差別,提倡人種平等”的內容寫入聯合規約裏。在事前的交涉中,美英兩國表示,在修正若幹條款的前提下,可以接受。可是,英國的重要屬地澳大利亞卻拒絕這一提案,由於澳大利亞為了保護本國勞動者,長久以來一直實行移民限制的“白澳政策”,因而在委員會正式開始後,與澳大利亞存在相同問題的美國、當時澳大利亞的宗主國英國都一改先前的立場,明確表示了反對。之後日本又提出了較為折中的方案,即在聯盟規約的序文裏加入“同意各國平等,公正對待各國公民”的字樣。到了最後表決的時候,表決的結果是,17個國家中,有11個國家贊同。這個結果對日本來說相當有利,但是美國總統威爾遜看出了日本人的企圖,以“此類問題需全員一致通過才能生效”為由,宣告日本方面的提案不能成立。事後,牧野伸顯在大會上作了悲天憫人式的演說:“我為國際聯盟的未來感到擔憂,只要有機會,日本一定會重提此類問題。”日本代表團籍此向大會暗示,中國並不關心黃種人的地位,不是亞洲國家的代表,日本才是亞洲當之無愧的領袖國家。在大會結束後,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走到牧野伸顯身邊,同他握手並表示“我十分敬佩日本的態度。”

日本方面打出了種族問題的殺手鐧,其用心是十分險惡的。人種不平等問題對中國來說也同樣存在,美國國內的“排華法案”就是這種問題的反映,而日本人在巴黎和會上提出來這個議案,主要目的便是為了挑撥中美關系,以達到反制中國的目的。

中國代表團一度因為日本人突然弄出來的“種族問題”陷入了相當尷尬的局面。但顧維鈞此時已經認清了日本人的目的,他認為中國對此類問題,不應該在這個時候表態,如果真心想解決黃種人的地位問題,也應該等到中國真正強大之後。因而盡管中國代表團成員受到了不少旅法“憤青”的指責和怒斥,但顧維鈞等人一概置之不理,決心不受幹擾的完成這一次的使命。而正是由於顧維鈞等人的堅持,中國代表團才沒有墮入日本人的奸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