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分贓不成又如何(第2/4頁)

盡管顧維鈞的讓步使廢約問題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台灣問題未被寫入和約之中這一消息經報紙報導傳入中國國內,使得中國人的公理夢碎,毫無心理準備的中國知識界率先走上街頭,在全國範圍內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抗議運動。雖然迷信威爾遜“世界公理”的激進青年們仍然在美國使館前高喊著“大美國萬歲!”,“威爾遜大總統萬歲!”。

大規模抗議運動的爆發讓中國政府舉棋不定,內閣時而同意簽約,時而又暫緩簽字,顧維鈞和代表團始終得不到明確的指示,但他們並沒有氣餒,而是孤軍奮戰,最大限度的努力爭取中國的正當權益。

此時,國內的抗議運動愈演愈烈,旅法學生和華工也一再向代表團請願施壓,而既怕開罪列強,又怕激起民憤的北京政府隨後電令中國代表團就在此基礎上達成和約。

經過仔細權衡再三,顧維鈞修改了提案。即在對德和約中注明中國對台灣問題的立場。以求達成和約。中國代表團的意見得到了美國方面的支持,在看到中美兩國聯手之後,為了分化這兩個新興大國,英國和法國改變了原來的立場,轉而支持中國的主張,因而經過艱苦努力之後,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正當要求得到了大會積極的回應,關於中國的要求,大會最終的決議為:

(一)廢除在華不平等條約。

(二)各國廢除在華勢力範圍。

(三)撤退駐紮在中國的外國軍隊和警察。

(四)將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移交中國。

(五)撤消領事裁判權。

(六)各國歸還在華租借地及歸還租界。

(七)中國收回海關。

(八)各國重新同中國議定新約。

至此,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取得了空前的外交勝利。

經過無數次的爭執和討價還價後,在如何“分贓”上,巴黎和會終於有了結果:英國得到了國際聯盟所規定的委任統治制度下擁有1000萬人口的領土,法國得到750萬人口的地區,包括阿爾薩斯、洛林、法國允許占有薩爾區15年,之後歸還德國,而美國的“門戶開放”原則也得以通過,美國的商品與資本可以進入這些地區,實行機會均沾,大家都有好處分享。

而除了分贓之外,巴黎和會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議程。主要是密謀扼殺新生的蘇維埃俄國,會議決定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籌組國際聯盟來反對列寧創建的共產國際。

巴黎和會徹底暴露了西方列強弱肉強食的分贓本質,正如硬幣的正反兩面,和平的希望和戰爭的災難其實不過一線之隔。巴黎和會雖然對西方國家的利益關系進行了調整,但卻埋下了眾多難以訴說的後果。正如顧維鈞對巴黎和會的評價,“這種決定無疑將在亞洲和世界播下動亂的種子,對中國和世界和平都絲毫無益。”

而事實上,多年以後,正是巴黎和會種下的不和種子,最後演變成了另外一場規模空前的殘酷戰爭。

對於日本來說,巴黎和會可以說是一次“外交總失敗”,日本代表團一度決定拒簽合約,西園寺公望、牧野伸顯、吉田茂和近衛文磨等日本代表團成員集體辭職,結果未獲日本政府批準。盡管想要罷工,但在隨後的日子裏,他們還是就德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分配問題進行了艱苦的談判,日本得到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英法為了扶持日本牽制中國和美國,在德國太平洋屬地問題上支持了日本),日本人的巴黎之行也由此避免了徹底失敗。

顧維鈞收回了自己的思緒,此時,在凡爾賽宮鏡廳貌似莊嚴的簽字儀式上,唯有日本代表的座位上有兩個空無一人,主持和會的法國總理克裏孟梭雖面露不悅之色,卻也無話可說。

不一會兒,正式簽字的時間到了,兩名德國代表被領到了金色的簽字桌前,在默不作聲中完成了簽字之後,便被帶離了會場,看到白發蒼蒼的德國外長埃茨貝格爾那陰郁憂傷的表情,顧維鈞禁不住在心裏發出了一聲深深的嘆息。

很快,英國首相勞合·喬治便來到了桌前,他志得意滿地坐在了桌前,在工作人員的指示下,在英國的位置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隨後法國總理克裏孟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也上前在和約上簽字。

輪到中國代表簽字了,正當顧維鈞站起身來,準備上前時,牧野伸顯卻搶先站了起來,大步流星的走到了桌旁,在日本的位置上飛快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牧野伸顯簽完字,用冰冷的目光看了顧維鈞一眼,轉身傲然離去。

“我還以為他要說日本拒絕簽字呢。”魏宸組在一旁輕聲冷笑了一聲。

“他沒有那個膽子就是了。”另一位中國代表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