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初試鋒芒(第3/3頁)

岡市之助似乎感覺到了周圍的人望向自己的目光當中的指責之意,他有些惱火地開始了反擊:“支那軍隊的戰鬥力當然很差!這一點到現在仍然沒有改變!根據報告,山田少將的部隊在這之前,以不到7000人的兵力擊潰了一支人數在40000人以上的支那軍隊!而他們是在連續作戰極度疲乏和缺少彈藥的情況下,又遭到了另一支人數超過20000人的支那軍隊的伏擊!對於那些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的英勇無畏的帝國軍人,我們沒有權利指責他們!”

“這表明,支那軍隊在山東地區的兵力很強大,總人數也許已經超過了20萬人。”參謀總長長谷川好道說道,“這和我們以前所了解的情況不符,我們現在應該做出相應的戰略調整。”

“而且據我了解的情況,支那軍隊的武器裝備並不象在中國的情報人員所說的那樣差,他們的很多部隊,包括一些非袁世凱嫡系的部隊在內,裝備都非常精良,擁有的火炮也不比我們的少。象這一次發生在兗州的戰鬥,中國軍隊使用了大量大口徑的重型火炮,正是這些大炮造成了我軍的慘重傷亡。”岡市之助又說道,“據我們的情報人員的報告,這些重型火炮是中國人在美國訂購的。”

“看樣子袁世凱是有所準備的,所以才敢拒絕帝國政府的最後通牒。”加藤高明看了看大隈重信,“我們應該重新制定新的策略了。”

“我們應該盡快的攻克北京。”長谷川好道說道,“之前我們設想的遼東半島作戰方案和山東半島作戰方案都已經不再適用現在的情況了。”

“我們應該在天津登陸,進攻北京。”岡市之助說著,看了長谷川好道一眼。

“可是我們一旦攻克北京,袁世凱政府倒台,中國將陷於暴民四起的混亂局面,我們將失去談判對手。”加藤高明立刻提出了異議,“而且還會引起西方國家的幹涉。”

“不錯,我們這一次進攻中國的目的,並不是要打垮袁世凱政府,而是要為日本爭取最大的利益。”大隈重信說道,“我們之所以選擇從奉天和山東兩面進逼北京,就是為了迫使袁世凱政府屈服,答應我們的所有條件。”

“我明白您的意思,總理大臣閣下,您是想重復伊藤博文首相當年的功績。”長谷川好道說道,“但現在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長谷川好道話還沒有說完,一名官員匆匆忙忙的走了進來,將一張紙條遞給了坐在那裏一直沒有說話的聯合艦隊司令伊集院五郎。

伊集院五郎看了一眼紙條,臉色立刻變了起來。

大隈重信注意到了聯合艦隊司令臉色的變化,立刻將目光集中到了他身上。

“第二艦隊司令加藤將軍今天早晨去世了。”伊集院五郎盡量用平緩的語氣說道,此時的他巧妙的用“去世”這個含糊的說法,刻意的隱瞞了加藤定吉的真正死亡原因。

“太不幸了。”大隈重信有些難過地點了點頭,“我們又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將軍。”

“海軍應該在這場針對中國人的戰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不應該只呆在青島。”長谷川好道看著面色陰沉的伊集院五郎,“中國人的海岸線,可以說完全對海軍敞開,海軍可以采取任意行動打擊支那人。”

“問題並不是海軍不想采取行動,而是如果不想引起西方國家的抗議的話,那麽可以供海軍采取行動的地方實在是太少了。”伊集院五郎冷冷地說道。

“帝國陸軍需要海軍的支持,才能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登陸。”加藤高明注意到了海陸軍將領們之間的緊張氣氛,象是打圓場一樣的提出了一個建議,“我們應該繼續向山東增兵,徹底擊垮那裏的支那軍隊。”

“不錯,袁世凱以為他手裏的那些軍隊可以幫他取得勝利,我們要用實際行動,糾正他這個愚蠢的想法。”大隈重信說道,“當這些軍隊被我們全部消滅的時候,也就是袁世凱向我們投降的時候。也是支那人向我們投降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向他們展示我們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夠瓦解支那人的抵抗意志。”

“是的。”加藤高明說道,“我們要讓支那人知道,他們的抵抗是沒有用處的。只有選擇帝國的保護,才是他們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