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初試鋒芒

而諷刺的是,日本人的對手們,此時也得出了差不多的結論。

“日本人的槍法也不咋地啊!”一名給受傷的戰友包紮傷口的中國士兵看著最後幾名日本士兵倒下,打趣的對戰友們說道。

剛剛打了勝仗的中國士兵們,其實在無意中道出了他們的敵人的真實情況。

在日軍和英軍聯合進攻青島期間,曾經發生過大量的誤擊事件,主要原因是人數眾多的日本士兵分辨不出來英軍官兵和德國人的區別,日本士兵經常向巡邏的英軍士兵猛烈開火,多虧了日本人的槍法太爛,才減少了英軍的傷亡人數。英國人對此十分惱火,但卻沒有什麽好辦法,因為哪怕他們換上了不同於德軍和日軍的軍服,也僅僅是減少而不是杜絕此類惡性事件的發生。由於日軍官兵不良的衛生標準,低劣的作戰素質,變化無常的給養供應,讓人莫明其妙的用人慣例和相互矛盾的作戰教義,使得英軍官兵對日本人的印象極差,而英國人特有的傲慢的種族偏見更助長了英日兩國陸軍之間的敵意,以至於在整個青島攻防戰期間,英國陸軍和日本陸軍毫無配合可言(與之相反的是,可能是因為日本海軍師從英國海軍的關系,兩國海軍的合作卻一直很好,鮮有矛盾發生)。

日本陸軍出現的作戰素質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俄戰爭的勝利,助長了日本陸軍的驕橫,由此產生的自大和保守使得日本陸軍的訓練變得僵化刻板,缺少創新和變化,從而不可避免的帶來了日本陸軍官兵作戰素質的整體下降。象駐青島日軍的最高指揮官神尾光臣中將,便是一個只懂教條和書本的刻板軍官,在聯合英軍向青島德軍發動夜襲的時候,就發生過英軍拒絕聽命的事件。因為英國人不願意在他死板的指揮下白白送死。

但作為一個充滿了矛盾的怪異集團,和面對德軍的謹小慎微不同,日本陸軍在面對中國軍隊的時候,卻一改往日的呆板作風,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囂張和蔑視。無論是高級將領、中下級軍官還是普通士兵,都完全不把中國人放在眼裏,在戰鬥中常常連最基本的戰鬥條令都忘記了,一心只想著多消滅中國人,早日打進北京,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他們卻碰上了比德國人要厲害得多的可怕對手。

當楊朔銘回到已經轉至兗州城內的野戰醫院時,天色已經有些晚了,此時的他驚訝的發現,這裏的傷員,竟然絕大多數都是帶著辮子的武衛前軍士兵。

“長江巡閱使張勛張大帥親自帶隊沖鋒,結果中炮腿部受傷,傷口已經感染了,兗州張鎮守使聽說咱們這裏條件好一些,就把他和他們的傷員一起送過來了。”一位副官向楊朔銘報告道,“他的傷口處理過了,也用了藥,已經好多了,現在就是吵著要見您。”

“噢。”楊朔銘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徐旅長那邊有新消息嗎?”

“徐旅長剛剛發來電報,在靠近鄢城一帶又殲滅了一股日軍,大約有1000多人。”副官說道,“可能也是從濟南出來追擊武衛前軍的。”

隨著副官的回答,楊朔銘的眼中立時閃現出了一幅山東戰場的態勢圖,而後根據楊朔銘這些天獲得的數據和消息,鄢城一帶的地圖在飛速的放大,顯示出交戰雙方的位置和形勢。

到昨天為止,楊朔銘率領的江西新編第五、第六混成旅已經將日軍趕出了兗州,共計殲滅日軍7000余人,並且在千鈞一發之際救下了險些全線崩潰的武衛前軍。在這場戰鬥中,楊朔銘的贛軍損失輕微,共計有375人陣亡,107人受傷,而此前同日軍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武衛前軍損失則要大得多,共計27000余人的武衛前軍折損了8000余人,將近全軍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具體傷亡數字沒有統計上來,因此用了“折損”這樣的籠統說法,按照楊朔銘的估計,武衛前軍的實際傷亡人數並不大,多數應該是逃散掉了)。

由於配備了可以說國內目前最先進的偵察飛機,加上精幹的偵察部隊,使得楊朔銘能夠隨時的了解戰場情形。

據楊朔銘了解的情況,在日本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之前,青島的日軍已經增加到了60000人,在中國拒絕日本的最後通牒,日本向中國宣戰後,日軍還在不斷的從本土繼續增兵。日本人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打算以膠東半島為基地,向中國的內地進犯。

1915年5月10日,濟南的日軍便開始向中國軍隊發動進攻,已經進入陣地的中國軍隊開始對日軍進行了反擊,雙方的戰鬥正式拉開了序幕。

戰鬥一開始,兗州鎮守使張汶生率先阻擊日軍,但在日軍的猛攻之下一敗塗地,不但未能阻止日軍前進,反而丟了兗州。為了截斷日軍的後路,張勛率領武衛前軍於5月末向日軍發起進攻,一度將進攻的日軍擊退,張勛集中兵力試圖奪回兗州,也同樣遭到了慘敗,如果不是楊朔銘率贛軍及時趕到,重炮猛轟殲滅了日軍,張勛很可能就讓日本人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