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征服者威廉的紛亂家事(第2/3頁)

中世紀中前期沒有明確的“國家稅收”概念,君主的穩定收入主要來源於自己的領地,但通過封建契約可獲得一些“封建收入”。封君與封臣之間的權力、義務條款通常規定得相當精細,如根據采邑大小,封臣戰時為封君提供不同數量的騎兵,每年服40天騎士役。理論上封臣不得隨意轉讓土地,封臣的後人繼承土地需向封君交納一筆繼承費,死後無嗣需把土地交還封君。封臣死後,若繼承人未成年,封君自動擁有孩子的監護權,繼承人成年之前領地收入歸封君所有;若土地要給寡婦或女性繼承人,封君還同時獲得他們的婚姻指派權。

在三種情況下封臣還需要向封君提供貢金:封君的長子成年受封為騎士、封君的長女結婚、封君戰爭中被俘需要贖金。理論上封臣完成封建義務後國王不得再向大家額外討錢,只有王國面臨“緊急情況”時,君主為保衛王國可以征稅,這通常指“外敵入侵”需要軍費,當然君主發動戰爭時也可以“保衛王國”為借口頻頻要求大家掏腰包,不過由於“非緊急情況不得額外要錢”的規矩存在,給貴族與國王的博弈留下空間,為後來議會的誕生埋下伏筆。

為了弄清楚封臣應盡多少義務,防止有人欺騙,威廉在英格蘭進行了一次人口與經濟大普查,派專員到各郡縣進行統計,把數據編定成冊,它詳細到某個莊園有多少頭豬、多少頭牛均記錄在案,後世稱為《末日審判書》,因為這種調查給人感覺就像末日來臨時的終審一樣。

歐陸封建主義的原則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一定是我的封臣,我的封君的封君也不一定是我的封君”,威廉在英格蘭變通地把這個原則改為“我的封臣的封臣還是我的封臣”,這使得君權繼續保持強勢,不會出現歐陸那種割據一方能抗衡中央王廷的大領主。

童年時代缺乏關愛,備受私生子名義拖累,威廉一生在私德上卻很完美,忠愛妻子和家庭,他格外仇視容易制造私生子的丹麥婚,不遺余力取締這種婚姻,同時熱衷於閹割強奸犯,打擊性犯罪;威廉重視教會的道德教化作用,大力推動教堂的建設,使得教堂和教士數量快速增長。

取締丹麥婚和打擊性侵犯一定程度保障了婦女權益,但諾曼王朝輸入封建制的同時也帶來純粹的“直男癌主義”,原本英格蘭女性地位高過歐陸國家,現在一落千丈。統一之前的麥西亞王國曾有過女王,克努特大帝可以委托前妻擔任挪威攝政,女修道院院長遍布全英,女兒在財產繼承權上與兒子有同等地位,寡婦有權監護自己的孩子,自主選擇是否改嫁,如今這些權利都被騎士主導的封建社會取消。

熱愛家庭、注重私德的威廉卻沒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家庭紛爭成為他晚年最大的不幸,追求權欲使人喪失美德,整個諾曼王朝的歷史就是一部“家庭悲劇史”。

晚年的威廉身材越來越肥胖,“英格蘭國王躺在他諾曼底的魯昂宮廷床上時,就像一個懷著孩子的孕婦”,盡管征服者威廉的事業登上巔峰,他的老對頭法蘭西國王菲利普一世不會錯過任何譏嘲的機會。

威廉征服英格蘭後沒過上幾天安寧日子,丹麥君主對英格蘭仍然虎視眈眈,諾曼底的兩大宿敵法蘭西國王和安茹伯爵對他實力的增強感到恐慌,四處張羅著反威廉事業,但這兩人帶來的麻煩都遠不如王後瑪蒂爾達和長子羅伯特。

1087年8月,威廉為報復法軍襲擾諾曼底,親率大軍向自己的封君法王菲利普一世開戰,攻陷芒特城後身負重傷,更令他難受的是長子羅伯特沒有待在自己身邊,而是在死對頭法王的宮廷裏,長期從事反對自己父親的勾當。9月9日,威廉在病痛與悲憤的雙重打擊下過世。侍從們把他的遺體擡入石棺,肚子竟然脹氣炸裂,臭味彌漫整個教堂,一位叱咤風雲的西歐霸主以這種下場離世,多少有點悲哀。

威廉一世有四個兒子,長子羅伯特、次子理查德、三子威廉、幼子亨利。羅伯特軍事上頗有天賦,長相英俊,深獲母親瑪蒂爾達寵愛,這家夥缺乏政治頭腦,生活中懶散放蕩,身邊圍繞一群貴族紈絝子弟,侍從隊伍中常跟隨著娼妓。人們嘲笑說,威廉一世“雜種”的綽號其實更適合羅伯特。登陸英格蘭前,威廉為防不測暫時指定羅伯特作為諾曼底繼承人,一切布置停當才帶著次子理查德乘上妻子贈送他的旗艦“摩爾號”開始遠征。此後理查德久居英格蘭協助父親料理政事,威廉對他明顯有栽培之意。不幸的是,理查德1081年死於一次森林狩獵事故。

英格蘭政局趨穩,威廉重返諾曼底應付歐陸軍政事務,原本和睦的家庭出現裂痕。貴族盛行包養情婦、廣布私生子的時代,威廉與瑪蒂爾達堪稱模範夫婦,王後以溫順賢明著稱。可能因為夫妻太過恩愛,導致王後背負沉重的生育任務,1070年王後步入中年才終止她沒完沒了的懷孕和分娩,他們的夫妻生活可能因此結束。王後在更年期性格變得日益獨立,不再那麽溫順了,她甚至聽信傳聞,懷疑丈夫在外面有私生子,與威廉爭吵不斷。威廉回到歐陸後對過著放蕩生活的羅伯特越來越冷淡,不斷剝奪他的權力,經常對他冷嘲熱諷,暗示不會把英格蘭給他繼承,甚至還給羅伯特取了“柯索斯”(短腿男)的綽號,轉而疼愛另外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