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邁德·紮基·亞馬尼(第4/11頁)

法:您認為它是會導致災難的?

亞:我想,如果我們不凍結油價,不使我們的資金周轉,不逐步地有計劃地提價,那麽將會有一場災難。我一點也不同意石油輸出國組織某些成員的說法。他們斷言不會出現災難,大幅度的漲價既有利於我們,也有利於你們,能使你們減少浪費,並促使你們去發現新的能源。是的,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各成員國的立場並不都是合情合理的,並不是所有成員國都擔心世界經濟將會崩潰。

法:是世界經濟,還是歐洲和亞洲經濟呢?這種漲價損害了歐洲國家、印度和日本,卻並沒有影響美國。

亞:毫無疑問,同歐洲和日本的經濟相比,美國經濟可以從那種價格上漲中得到好處。這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國進口的石油遠遠比歐洲人和日本人少,而且美國比他們更能經受得住價格上漲的壓力;第二,因為所有的大石油公司都是美國的,像我已經談到的那樣,這些石油公司可以靠油價的上漲獲得利潤。去年,美國的財政收支沒有出現赤字,美元升值,這是多年來的第一次。但過了不久,發生了一些事情。我們對石油公司課以重稅,得到了他們很大的一部分利潤。我們甚至可以把每桶石油的價格降低40美分,使美元貶值。我雖然這樣說,但我向您保證,石油輸出國中過去和現在都沒有人打算以提高油價來取悅美國。

法:油價上漲以後,石油購買力下降了,對嗎?

亞:是的,大約下降了13%。這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因為我們可以減少資金的積壓。

法:說得對。但有朝一日我們找到了辦法,不需要你們了,那將怎麽辦?

亞:您說什麽?

法:蘇聯不需要你們的石油,一些共產黨國家出口石油,中國人不需要你們的石油,日本已開始從中國進口石油。

亞:對,中國有石油。它不僅可供應本國,還可以出口一部分。實際上,中國現在在出口石油,而且出口量將會越來越大。中國的前景是可喜的,應該祝賀她走運。不論在什麽地方發現石油,它都是人類的財富。但是我不抱過多的幻想,因為即使將來,中國也只能出口世界所需石油的一小部分。說到蘇聯,它目前的石油確能自給自足,但是它能延續多久呢?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蘇聯將需要阿拉伯的石油。它現在的石油已經不像過去那麽多了,它的一些衛星國也減少了很大一部分石油出口。另一些國家,如羅馬尼亞和捷克,正從中東購買石油,南斯拉夫也是如此。附帶說一下,這是一件大好事,因為它減少了一場世界大戰的危險。至於你們,能有什麽辦法可以使你們不需要我們的石油呢?

法:世界必將重新發現大量的石油。但有待發現的油礦並不一定都在阿拉伯國家,或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

亞:我同意這一看法。在阿拉斯加、北極、美國西海岸、越南海岸和中國海岸都蘊藏著有待開采的石油。在蘇聯國內,也有少量可以開采的石油,甚至在愛琴海中也有石油,至少有這種可能性。我們可以說,這種可能性足以引起希臘和土耳其的糾紛。除了伊拉克以及其他類似的阿拉伯國家以外,阿拉斯加的大油田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但其中絕大多數在200米到2000米的深海中,而開采深海石油所花費的技術代價是相當昂貴的。實際上,這些油田還有待探明。您知道哪個國家在內陸,而不是在海底擁有大量有待探明的石油嗎?

法:不知道,請您告訴我。

亞:沙特阿拉伯。我們至少擁有世界石油儲量的六分之一,這個比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生變化。我現在用數字來向您說明。1974年已探明的世界石油儲量為7400億桶,其中640億桶在共產黨國家,其余的都在稱之為自由世界的國家。在這幾千億桶石油中,中東占67%,沙特阿拉伯一家就占了27%。其次,世界上有待探明的石油儲量估計為9630億桶,其中3500億桶在共產黨國家,6130億桶在西方和中東,其中至少有1000億桶在沙特阿拉伯。你們怎麽可能不需要我們呢?

法:靠發現其他能源。

亞:但願如此。我馬上給您解釋所謂“但願如此”的含義。我告訴您吧,1973年,石油提供了世界能源需要的48%,石油和天然氣合在一起為67%。想拋棄石油不是那麽容易做到的。人們所談的其他能源指的是什麽呢?我們首先來談合成石油。目前它每桶的價格為7美元,而不是天然石油的10美元46美分。但用合成石油解決問題是不經濟的,因為天然石油的成本隨著大量生產而降低,反之,合成石油的成本則將隨著大量生產而提高。在大量生產情況下,合成石油的成本價格將為天然石油的兩倍或三倍。現在我們再來談核能源。有人認為,到1985年,核裝置將每天提供相當於目前1400萬桶石油所釋放的能量。這確實是一種樂觀的說法。實際上,需要核裝置才能產生這一成果,但這些核裝置現在還沒有出現。不僅如此,要建造一個核裝置,至少需要10年時間。如果要在1985年使這種核裝置運轉,除非這種裝置現在已經建成。即使等到2000年才開始使用這種核裝置,也需要從現在起就著手建造它。不幸的是你們不需要我們的日子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