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瑪戈王後(第4/8頁)

此時,凱瑟琳也許已經明白,自己搞砸了,她最好有所補救,否則她和亨利將會暴露。情況對她越來越不利,而對科利尼越來越有利。她準備向查理坦白,讓他相信,自己和亨利這麽做是為了他好,她準備立即行動。

她首先委婉地告訴查理,雖然人人都認為吉斯公爵就是主謀,應當逮捕,但他或許並非真正黑手。因為這則情報太過爆炸性,凱瑟琳沒有勇氣親自告訴查理,而委托她的親信,同時也是查理的首席顧問,意大利人雷茲公爵代為轉告。瑪格麗特當時對此事毫不知情,但事後她曾親自進行調查,她寫道,雷茲公爵“在(禮拜六晚上)9、10點間進入國王的房間,他作為一位忠誠的侍從,不得不辭去職務,他告訴國王,如果國王還要懲罰吉斯公爵,他就是置自己於險境:要知道,企圖刺殺提督的並非吉斯公爵一人,他(國王)的兄弟和……太後也有份。”(雖然這也並非完全屬實,因為吉斯公爵可能根本沒參與暗殺計劃。因為凱瑟琳和亨利都仇視公爵,不可能和他商量此事。[11])雷茲公爵進而表示,太後和亨利介入此事完全是為了國王的利益,因為“提督必然是法國的威脅,無論他對國王個人是多麽愛戴,無論他對尼德蘭的戰爭是多麽熱衷,必須記住這都是表象,他一貫利用這種表象掩飾自己唯恐天下不亂的野心”。

查理無疑對這一離奇的事實感到震驚,與此同時,雷茲圓滑地談到了此次會見的真正目的:他將凱瑟琳和亨利的陰謀美化成是對國王的無私保護,從而保證他們的安全。瑪格麗特寫道(瑪格麗特在記錄時已對此時有所了解),雷茲公爵“最後說,除掉提督的計劃……不幸失敗……失望的胡格諾派將會拿起武器,不僅會襲擊吉斯公爵,也會襲擊太後和其子(亨利),胡格諾派認為,這些人——也包括國王——指使莫爾維下手,雷茲公爵認為,國王需要提防自己的安全”。換言之,邪惡而不知感激的胡格諾派已經調轉矛頭對準國王,查理的生命和王位都危在旦夕,一切都正如太後和弟弟所預料的那樣。

自然,雷斯公爵不過是個鋪墊。正當查理試圖理清這次暴行的時候,太後出現在他面前,苦苦求饒。

太後和國王之間的談話未留下記錄,但凱瑟琳很可能又發揮了令人內疚的演技。在過去,她這招屢試不爽。她提醒兒子,當他兄長死後,他還是一個十歲的孩童。她克服種種困難,僅憑一人之力保他即位。她曾十余年為他的榮譽和福祉任勞任怨,為他的利益兢兢業業。她歷數自己面臨的各種險阻,不曾考慮過自己的心情,為他的安全殫精竭慮。

之後,她談到胡格諾派。查理以為自己了解科利尼,但凱瑟琳的了解更深。她說,提督並非查理心中的英雄人物。比如,數年之前,當凱瑟琳還是攝政的時候,他曾如懦夫一般暗殺了自己的一名家族成員,一位非常忠誠而誠懇的侍從。當時“她發誓要報仇”;這次暗殺就是為了復仇,“科利尼罪有應得。”現在她有確鑿證據證明,胡格諾派意欲起事,殺死國王和王室成員,以顛覆法國。國王必須相信她,聽從她的建議,否則他們都將面臨滅頂之災。

查理並非蠢材,他明白太後所說的最後一部分相當荒謬。科利尼並未密謀顛覆法國、殺死王室成員。恰恰相反,在查理所認識的人當中,科利尼是最高尚、最值得信賴的。瑪格麗特寫道:“國王因為提督……和特立尼(Teligny)(胡格諾派另一位領袖)武勇可嘉,非常尊敬他們兩人,因為國王自己也是一位英勇而高貴的人,對具備相似品德的人心存敬意。”但國王現在身處困境,無法妥協。他意識到,如果要保持高尚品質,嚴守誓言和原則,為了捍衛真相而維護科利尼,他就必須譴責母親,永遠不和她來往,這令他感到害怕。

看得出來,國王很明白自己的抉擇,知道他的決定會產生深遠影響,因為他花了數小時苦苦思索。如果是過去,太後只要出面,查理立刻就會乞求太後原諒,保證以後全聽太後的。在一系列令人費解的事件之後,查理被後人認為患有心理疾病,容易突然變得暴躁,幾世紀以來,查理都帶著這一標簽。但值得注意的是,心理疾病並非個人可以控制的,當科利尼在場時,國王從未有過失常或破壞性舉動。

查理不是瘋子,他思維敏銳,不會歇斯底裏得失控。不然的話,他就不會因為道德負擔而如此痛苦了——他完全可以不管此事。遍覽莎士比亞的巨著,也找不到比當晚的查理九世更悲劇的人物,也找不到更令人心碎的人物。似乎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已背叛了他;國王突然感到,連夜的歡慶使他筋疲力盡。凱瑟琳明白,他已身心俱疲。她和亨利以及一小群顧問輪番上陣,直到天明。可憐的查理就像在牢房中接受無情審訊的政治犯。凱瑟琳有一份名單,記錄了科利尼身邊的主要胡格諾派。她決心,王室要先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