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譜卷十(第3/6頁)

僧王沒後,將軍國瑞革職留營,接護其軍,並護欽差大臣關防,軍心不固。公亟調劉銘傳一軍赴濟寧以助之,李公鴻章調派道員潘鼎新領淮勇五千人,由輪船航海赴天津,以衛畿輔。

是日,奉到上諭:“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毅勇侯曾國藩,現赴山東一帶督師剿賊,所有直隸、山東、河南三省旗綠各營及地方文武員弁,均著歸曾國藩節制調遣。如該地方文武不遵調度者,即由該大臣指名嚴參。欽此。”尋又奉督率親軍輕騎就道兼程北上之旨,於時公定計撤退湘軍,近用淮軍。酌留金陵湘勇四營,增募千人,凡六營,委道員羅麓森等領之,以為親兵,隨同北征。其余湘軍在江南者,全行撤遣回藉。

十三日,馳奏欽奉諭旨謹陳籌辦情形,並請收回成命一折。奏稱:潘鼎新一軍,由輪船駛赴天津,可以壯畿輔之威,可以補臣迂緩之過,目前局勢,似可無虞!至於節制三省,臣實不能肩此巨任;即才力十倍於臣者,亦不必有節制三省之名。並稱河北宜責成直隸總督另籌防兵,不宜調南岸之師,往來渡黃,疲於奔命。各省巡撫,亦宜另籌防兵,不可使剿撚之師,追逐千裏,永無歸宿。反復申明前疏之說。附片奏:潘鼎新、劉銘傳、張樹聲、周盛波等四軍,皆系淮勇,經李鴻章兄弟苦心訓練而成者。已調甘涼道李鶴章辦理行營營務處,請旨籌開甘涼道缺。並令李鴻章之李弟李昭慶赴營差遣。又片奏:鎮江、揚州水陸防軍撤遣已竣,所有原設糧台,一並裁撤,另設報銷局,進冊報銷。又片奏:鹹豐三年,江寧城陷,將軍祥厚等殉難,布政使祁宿藻先在圍城中積勞病故,已奉旨優恤,仍請將祁宿藻祀祥厚專祠。

二十一日,公詣晉臣卞忠貞公祠,祠新葺成也。

二十二日,李公鴻章至金陵,公交卸總督關防。

二十三日,奉到上諭:“曾國藩懇辭節制三省之命,具見謙抑為懷,不自滿假!該大臣更事既多,成效夙著,若非節制直、東、豫三省,恐呼應未能靈通,勿再回辭。欽此。”

二十四日,馳折奏報交卸督篆帶兵出省日期,並報撚匪回竄皖、豫、山東情形漸松,當無渡河北犯之慮。又折奏保肅清皖南出力員弁,開單請獎。附片奏:本年二月,提督鮑超委員赴口外采辦戰馬八百匹。今鮑超出關之行,已因兵變而中止。應請敕下兵部,令此項馬匹徑赴山東,解臣行營,俾資練習。又片奏裁撤湖南東征局,其湖南協甘之餉,由撫臣李瀚章酌籌協解。又具折奏報淮南鹽課收數第二案。附片奏:兩淮鹽課撥解京餉之銀五萬兩,請改解臣營,以應急需。又奏查得已故兩江總督陸建瀛遣骸,護送回籍。

二十五日,公由金陵登舟,飭北征六營湘軍即日拔隊啟行。其所撤遺各湘勇,委員押令悉數溯江西上,毋得停留。

二十八日,公舟解纜渡江,彭公玉麟從。公與彭公核定長江水師章程。

是月,唐義訓、金國琛所部徽州防軍索餉鼓噪。劉公長佑駐軍開州,督造防河戰船。

左公宗棠克漳州府城。蘇省所派郭松林等軍克漳浦縣城。福建全省皆平,賊竄廣東之境。劉公坤一奉旨授江西巡撫。

閏五月初一日,公舟泊瓜洲。

初三日,泊揚州,劄委知府彭嘉玉辦理江寧糧台。

初八日,抵清江浦。

十一日,馳折奏撚匪南趨安徽,藩司英翰在雉河集被圍,調水師入洪澤湖,以達臨淮;調劉銘傳周盛波回援皖北。附片奏道員羅麓森委辦營務處。又片奏力辭節制三省,懇請收回成命。

十二日,劄委淮揚道吳世熊辦理轉運糧台。維時撚酋四人,曰張總愚、曰任桂、曰牛洪、曰賴文光,賴逆則粵奧匪之黨也。四股匪徙數十萬,馬數萬匹,分合不常,往來飚忽。官軍追逐,或求一戰而不可得,甚或委棄軍火粟馬以資賊。大河以南,淮、漢以北,蹂躪數千裏。公既奏定專辦十三府州,扼要駐軍,不事馳逐。其用湘、淮各軍火器餉需,用水道轉運,以江南為根本,以清江為樞紐。溯淮、潁而上者,達於臨淮關、周家口,溯運河而上者達於徐州、濟寧州。治軍轉餉之規,與前此北方官軍迥殊矣。

劄撤徐州鎮總兵詹啟綸一軍,遣散回籍。出示曉諭淮北民圩,嚴緝奸匪。

二十日,劉松山軍到清江浦。

二十一日,馳折奏:群賊全萃皖境,英翰空出重圍以求援。壽春鎮總兵易開俊目疾增劇,擬親率湘軍赴臨淮駐劄,就近調度。派劉松山兼統易開俊之軍。臣初奏四省十三府州之地,安徽以臨淮為老營,河南以周家口為老營,江蘇以徐州為老營,山東以濟寧為老營,各駐重兵,多儲糧械,一處有急,三處往援,有首尾相應之象,無疲於奔命之虞,或可以速補遲,徐圖功效。至於目前諸將,劉銘傳、潘鼎新均可獨當一面,張樹聲、周盛波兩軍合當一面,劉松山、易開俊合當一面。另派郎中李昭慶訓練馬隊,合以親王舊部,同為遊擊之師。又折奏派委浙江運司李榕前赴濟寧,承領國瑞交代事件,並迎提親王舊部軍馬,赴徐州調遣。飭潘鼎新一軍移駐濟寧,會同李榕料理接管。附片奏:欽奉寄諭,陳國瑞、劉銘傳曾有互鬥之案,飭臣斟酌,妥為調派。現在劉銘傳援剿皖北,應令陳國瑞暫駐河南境,不宜其事一處,以杜諸軍內訌之漸。又片奏總兵陳國瑞優劣事跡,請旨飭歸河南巡撫節制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