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譜卷八(第2/9頁)

二月初二日,公拜折奏稱:忝列戎行,奏報甚少,其所以硁硁自守者,蓋亦有故:一則不輕奏謠傳之言,一則不輕奏未定之事,一則不輕奏預計之說。因此三者,遂蹈遲延之咎。臣忝非常之遇,倚任彌重,延訪更殷!嗣後擬十日奏事一次,有急則加班具奏。所有諭旨垂詢之件,謹分條詳復:其一,計曾國荃、楊載福、張運蘭回營之期;其一,李鴻章募練淮勇,二月可以成軍,擬由陸路馳至鎮江;其一,攻搗金陵必先清後路,腳跟已穩,面後可進;其一,李續宜籌派兵勇,援潁州之路;其一,左宗棠援剿浙江,必從衢、嚴之間下手;其一,上海籌措洋兵,以助防守之法。凡六條。

飭安慶藩司核定厘金卡局支發軍餉坐支章程。

初四日,閱視李公鴻章營勇及所部程學啟、膝嗣林等營。

多隆阿公大破賊於廬州城外,盡平賊壘。

初五日,奉到上諭:“曾國藩奏瀝陳下情,遵保皖撫各折片,具見該大臣慮遠思深,實深嘉悅!己明白宣示,仍令該大臣節制四省矣!朝廷黜陟之權,原非封疆大吏所能侵越。第該大臣簡任綸扉,督理江皖,膺股肱心膂之寄,朕疇咨嶽牧,延訪甚殷,該大臣圖濟時艱,不當稍有避嫌之見,方合古大臣知無不言之義。嗣後如有所知,不妨密封呈進,以備采擇。欽此。”同日奉上諭:“曾國藩曉暢戎機,公忠體國,中外鹹知。當此江浙軍務吃緊,生民茶炭,若非曾國藩之悃忱真摯,豈能輕假事權?所有江南、安微、江西、浙江四省巡撫提鎮以下,仍歸曾國藩節制。該大臣務當以軍務為重,力圖攻剿,以拯生於水火之中,毋許再行固辭。欽此。”時又因三載考績之典,奉上諭:“大學士湖廣總督官文,久任封圻,虛懷延攬,於吏治戎行,均能整飭,著交部從優議敘。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曾國藩,督軍辦賊,勤勞罔懈,於江皖地方,疊復名城,戰功卓著。甄拔所部將士,堅能稱職,前經簡授協辦大學士,仍著交部從優議敘。四川總督駱秉章,前在湖南巡撫任內,剿辦賊匪,不分畛域,其所薦舉人才,尤為有裨實用,自升任川督,辦理丹稜股匪及整頓地方,均能妥速,著賞加太子少保銜,用示嘉獎。欽此。”

初六日,專弁入都,賫奏登極賀表。

初八日,張公運蘭假滿還抵皖。

初九日,李公續宜抵任來見。公派提督成大吉等進軍固始,以援潁州。左公宗棠擊賊於遂安縣,大破之,克復縣城。

初十日,拜發萬壽賀折,專弁入都。又代弟國荃奏謝天恩一折。

十二日,馳折奏安徽省城仍宜設於安慶。前此改建廬州,系一時權宜之計。安慶處濱江適中之地,足資控制。至大江水師戰船千余號,炮位三千余尊,逐年積累,成此巨觀。事定之後,江防仍不宜撤。請專設長江水師提督一員,添設將弁額缺若幹,均候吏、兵二部詳核議奏。附片奏:江海雖同一水面,而風濤氣候各殊。楚軍水勇戰船,但可用之江面,未可以出重洋。臣料粵逆所掠江楚之民,必無遽能縱橫海上之事。又附片奏:浙江衢河淺窄,不宜水軍,江西劉於潯水師專防本省汛地,不能赴浙援剿。又奏采訪忠義第六案,附片奏:委員王敬恩請恤。

十五日,公弟國荃至安慶,所募湘勇以次集於皖境。是日,奉到上諭:“江蘇布政使著曾國荃補授,即赴新任,毋庸來京請訓。該員系兩江總督曾國藩之弟,例應回避,惟該省軍務緊要,需員辦理,著毋庸回避,以資得力。欽此。”又以李元度補授浙江臬司。

二十二日,拜折代弟國荃奏謝天恩。附片奏參新授臬司李元度請革職,交左宗棠差遣。又具折分條奏報軍情:其一,曾國荃募勇已經抵皖,飭今進剿巢縣、含山一帶;其一,李鴻章帶勇擬會同曾國荃,攻剿江邊一路,沖過賊中,以期速達鎮江;其一,多隆阿進攻廬郡大捷,傷亡亦多,需稍事休息,再圖進攻;其一,李續宜派兵援潁情形,由李績宜具奏;其一,左宗棠剿賊大捷,克遂安城,由左宗棠詳報;其一,援浙之軍必須蔣益灃到後,乃能合力兜剿;其一,湖州孤懸賊中,無路赴援,惟聞城中糧米足支數月,或可保全;其一,徽州解圍後,改令朱品隆接防郡城,派張運蘭老湘營為遊擊之師;其一,上海有高橋、蕭塘之捷,當可保全。馮子材仍守鎮江。凡九條。公出城巡閱新到之湘勇七營。

二十四日,公弟國荃啟行,督軍沿江岸進剿。

李公鴻章成軍八千人,擬瀕江而下,傍賊壘沖過,以援鎮江,計未決。二十八日,上海官紳錢公鼎銘等籌銀十八萬兩,雇洋人輪船七號,駛赴安慶,以迎李公鴻章之師。定以三次載赴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