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譜卷八(第4/9頁)

多隆阿公攻克廬州府城,賊潰走壽州。多公追擊,大破之。賊酋陳玉成自投壽州,苗沛霖縛獻勝保公軍前斬之。

二十日,公弟國荃引軍渡江南岸,會合水陸各軍,克太平府城。二十一日,攻克金柱關、東梁山賊寨。二十二日,克復蕪湖縣城,水師進攻江岸賊壘,下抵大勝關。

公核定賑廠章程,給與饑民錢米,毋或不均。出示曉諭城廂內外居民,綏輯約束。

李公鴻章會洋兵收復青浦、奉賢二城。

三十日,奉到上渝:“該大臣調度有方,深堪嘉尚!曾國荃等宣力戎行,連克要隘,洵足以褫賊魄而快人心!若不量予恩施,將何以昭激勸?頭品頂戴江蘇布政使曾國荃著交部從優議敘。候選同知直隸州知州曾貞幹,著賞給迅勇巴圖魯名號,以示鼓勵!朝廷賞功罰罪,一秉大公,非獨有厚於該大臣也!該大臣惟當督飭曾國荃等乘勝進攻,盡殘醜類,同膺懋賞,毋再固辭。欽此。”

是月,都興阿公軍破賊於揚州,李世忠追擊竄賊,破之。江北肅清。浙江官軍收復台州府城,上海洋兵由海道收復寧波府城,浙東之賊少衰。皖北之賊由河南竄人陜西境,陜中亂作,回民交訌。詔多隆阿移軍入秦。公與官文公商,留多公部將石清吉等十營,防守廬州。

五月初三日,公馳折奏水陸各軍克復太平府城、無湖縣城、金柱關、東梁山要隘,開單奏保王明山、李成謀、李朝斌等二十七員。附片奏保道員黃冕、李瀚章、趙煥聯等九員,前往廣東隨同晏端書辦理分卡、抽收厘金。又附片復奏奉旨,籌議江蘇巡撫宜駐鎮江,居適中之地。扼形勝之區,責成新任巡撫李鴻章辦理。又片奏結莫祥芝參案,留營差委。是日,又具密折復陳勝保、袁甲三辦理軍務優劣情形,請責成李績宜專辦安徽軍務。其時曾奉密諭,飭公籌議也。

湖州失守,趙忠節公景賢被執不屈,其後死於蘇州。

公弟國荃攻克大勝關、秣陵關、三汊河賊壘,會合水師攻克頭關、江心洲、蒲包洲賊壘,遂進軍金陵城外,駐營雨花台。

初四日,鮑公超擊賊於寒亭、管家橋等處,大破之。

初五日,核減江西丁漕規費,永定章程。

初十日,核定皖南茶引捐厘章程,出示曉諭茶商,期歸劃一。

十三日,課試在皖委員。

公弟國荃破賊於六郎橋。

十五日,鮑公超破賊於抱龍崗,越敬亭山,進攻寧國府。

十七日,馳折奏官軍水陸並進,叠復秣陵關、江心洲等要隘六處,官軍駐金陵之雨花台。附片奏報浙江、徽、寧等處軍情,並稱曾國荃一軍進逼金陵,屯劄南面一隅,洪逆見慣不驚,無恇懼之意。此時宜以全力會辦江南,先復財賦之區,則各省可以次剿辦矣。又奏特參私行遠揚之將領以肅軍紀一折。鮑超所部營官陳由立、余大勝、鄭陽和均保至總鎮,任意遠揚,請將該員等革職。並請敕下湖南撫臣,派員押回皖南原營,通諭各路軍營,不準輒留投效將弁。以懲扈跋之風,杜效尤之漸。附片密陳軍營積習,設法懲究,並請將分統霆營宋國永授以總兵實缺。又片奏查復馮子材所部兵勇滋事情形。

十九日,馳折奏鮑超一軍進攻寧郡,破賊於寒亭、管家橋等處,逆壘悉平,陣亡將弁鄭永福等十八員名請恤。附片奏淮揚鎮總兵黃翼升統帶水師戰船,於本月十二日駛過金陵、前赴鎮江、上海一帶,請令其接署江南水師提督員缺,節制松、滬各軍。又片奏參江西河口厘務委員向紹先弊混巧取,請即革職。又奏遵查克復沿江兩岸城隘出力員弁六案,並保開單請獎一折。

二十日,出示曉諭江西通省軍民,劄飭各府州縣,永定征收丁漕畫一章程。

二十三日,楊公載福假滿回營,至安慶見公,尋出視水師於金陵。

李世忠降眾凡數萬人,不領官餉,專兩淮鹽利,委員至安慶請餉。公籌撥軍火銀米以給之,世忠感悅。

二十八日,拜發萬壽賀折,又專奏代弟國荃、貞幹恭謝天恩一折。

是月,李公鴻章收復南匯縣、川沙廳,賊大股犯青浦、嘉定,洋兵敗退,上海戒嚴。李公鴻章擊賊於虹橋,大破之,松江圍解,滬防亦解嚴。李公屢奉移駐鎮江之旨,至是以上海軍務吃緊,遂奏請直攻蘇州,不復移軍矣。

六月初三日,公與彭公玉膦修元臣余忠宣公墓。工畢,詣墓前致祭。

時皖省印委各務,懸缺以待人,乏員差委。公定以每日接見州縣佐雜三人,與之久談,而訓之以吏治。

西洋兵既為賊所敗,遂有調印度兵來滬大舉會剿之說,公接總理衙門咨文,深恐江浙士民大遭蹂躪,慨然憂之。

初六日,具折復奏:請勿裁撤南洋通商大臣之缺,改為長江通商大臣,專辦瀕江四省中外交涉事件。所有廣東、閩、浙三省,即由監督道員經理。又奏揀員署理安徽各府州縣之缺,開單呈覽。附片奏稱:安徽地方漸次克復,急須講求吏治,請敕下吏部,於本年新進士、拔貢兩班掣簽分發之時,皖省多分十數員,庶幾正途較盛,氣象一新。又片奏:上海賊氛四逼,李鴻章不能移駐鎮江,多隆阿統軍入陜,不克會剿金陵。並附陳鮑超、曾國荃兩軍大概情形。又片奏新授甘肅臬司劉於潯在江西本省防務緊要,暫難赴任。又奏報江西紳商捐餉開單請獎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