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布爾什維克革命理論的轉變(第4/5頁)

[61]在很快確認了這個事實後,列寧受到極大震撼,他的思想發生了急劇的轉變。用克魯普斯卡婭的話說,在得到關於革命的最初消息後,“伊裏奇的夢醒了”。[62]

3月3日(16日),他寫信給在挪威的柯侖泰:“剛才我們收到了第二批關於彼得格勒3月1日(14日)革命的政府電報。工人們血戰了一個星期,米留可夫+古契柯夫+克倫斯基卻掌握了政權!!完全符合歐洲的‘舊’模式……不過這沒什麽!這個‘第一次革命(由戰爭引起的第一次革命)的第一個階段’,既不會是最後一個階段,也不會僅僅是俄國的革命。……且看人民自由黨怎樣給人民以自由、面包、和平……等著瞧吧!……如果現在立憲民主黨允許合法的工人政黨存在,如果我們的人要去同齊赫澤之流‘團結一致’,那就是莫大的不幸!!”[63]在這封信中,列寧已經明確了自己政治路線的基礎,這將是在他領導下布爾什維克黨推行的路線。這時候國內布爾什維克領導人還在就政治立場的表述以及如何制定對臨時政府的策略進行爭論,但列寧已經把原則決定了。

接下來的日子,列寧開始急迫地尋求回國方案。同時,他密切注視著國內局勢的發展,並對彼得格勒的布爾什維克領導人的立場感到擔憂。他曾請先行回國的布爾什維克告訴彼得格勒的同志,“我們的策略是:完全不信任新政府,不給新政府任何支持;特別要懷疑克倫斯基;把無產階級武裝起來——這是唯一的保證;立即舉行彼得格勒杜馬的選舉;決不同其他黨派接近。”[64]他還以《遠方來信》的形式為《真理報》寫文章,表達他對時局和黨的策略的看法,但列寧的觀點顯然是那些從流放地回來的布爾什維克領導人所不能接受的。在列寧回國前,《真理報》只發表了他的一篇文章,而且把其中尖銳批評臨時政府、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內容刪去了。

在瑞士社會黨人普拉廷的幫助下,列寧和其他僑居國外的布爾什維克於3月27日乘火車離開瑞士,經過俄國的敵國德國,再經瑞典、芬蘭,4月3日回到彼得格勒。列寧一到彼得格勒就批評前去迎接他的加米涅夫:“《真理報》上寫的是些什麽東西?我們看了幾期,狠狠地罵了你們。”第二天,列寧在布爾什維克黨的工作者會議和出席全俄蘇維埃會議的布爾什維克代表與孟什維克代表聯席會議上作了關於戰爭和革命問題的報告,這個報告的提綱後來即以《四月提綱》而著名。列寧思想的核心是要解決政權問題,即以工人代表蘇維埃取代臨時政府,以蘇維埃共和國取代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如果說二月革命後國內布爾什維克的主流觀點是符合迄今為止是正統的布爾什維主義原則和策略的,那麽列寧的新思想意味著布爾什維克革命理論的根本改變。

列寧實際上否定了他自己在《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一書中提出的先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建立民主共和國,然後才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即通過民主共和制度走向社會主義的觀點,而把實現革命轉變作為迫切的任務提上了日程。要使布爾什維克黨接受這一重大的理論發展,已經不是從思想上重新武裝黨,而是要在新的理論基礎上重建一個黨。列寧自己明確指出,“舊的布爾什維主義應當拋棄”,“我們要建立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政黨,布爾什維主義的忠實維護者已經創造了這個政黨的各種因素”。他甚至表示,要把堅持原有觀點的人送進“古董保管庫”、“‘老布爾什維克’保管庫”。[65]

列寧的回國最終改變了布爾什維克黨對革命的認識和黨的策略。然而在開始時,他制定的行動綱領遭到了普遍的反對。列寧演說時在場的孟什維克蘇漢諾夫說:“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次產生了雷擊般作用的演說,它不僅使我這個偶然參加會議的持不同見解者……目瞪口呆,可以肯定,沒有誰曾料到會有這樣的講話。”A.波格丹諾夫向列寧大聲叫道:“這是熱昏的胡話,是精神病人熱昏的胡話。”斯科別列夫把列寧稱為“一個置身於運動之外、完全不可救藥的人”。[66]參加會議的布爾什維克同樣感到“驚訝和不知所措”,德拉勃金回憶說:“他的話使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到震掠,因為沒有人曾經預料到這一點。相反,人們倒曾希望列寧的歸來會說服中央俄羅斯局——特別是對臨時政府持不調和立場的莫洛托夫同志——遵守秩序。”有的黨員把列寧的提綱稱為“烏托邦式的”,認為這表明他已“長期脫離俄國生活”。布哈林後來也曾說過,當時黨的一部分組織把列寧的提綱看作是對於被普遍承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