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三章 大冒險

在接見蘇家兩女之後,野利都蘭再次召集群臣商議,這一次她力排眾議,誠懇的剖析了大夏的現狀和未來,要眾人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讓黨項一族得以繁衍生息下去。

群臣雖然還有對宋人的抵觸之意,但細細想來,太後說的也並非沒有道理,當年先皇在世,如此的英武強勢,也未能有寸進,相反還破壞了宋夏兩國間數十年的和諧關系,如今太後雖然聰慧,但畢竟是女流之輩,而國主李寧令哥則是個無主見的軟弱之人,再抱著爭霸天下的幻想已經是虛幻之望了。

大宋慶歷七年十月初六,大宋皇帝趙禎在明珠城中廂行宮內與夏國太後野利都蘭國主李寧令哥會晤,雙方訂立永世友好條約。

雙方同意在邊境設立十處榷場,開放六類禁止的商品互市,鼓勵雙方商賈自由貿易;於此同時,重申從屬關系,夏國再次申明為宋國屬國,宋國為表示撫慰之意,同意年賜幣二十萬,布絹十萬匹,茶葉五萬斤;夏國亦承諾每年派使臣進貢朝拜,宋使來時以上國之禮相待。

趙禎也遵從蘇錦之意,在私下場合對野利都蘭為前番脅迫夏人與遼人血戰之事親口致歉,野利都蘭也表現的高風亮節,為十年前黨項叛宋之事表示歉意。

對於夏遼之間的事,出乎野利都蘭意料之外,宋國並未強迫兩者斷交,只是蘇錦隱晦的做了暗示,表示宋人不會放過遼人,希望夏國站穩立場,以免惹禍上身,野利都蘭聞弦歌而知雅意,會晤回國的次日便派使之遼,以前番遼國聯宋攻夏之事為借口,斷絕雙方關系,同時調集兵馬付夏遼邊境駐守,態度很是決絕。

宋夏之間突如其來的交好,讓遼人大為驚訝,耶律宗真暴怒不已,軍事外交上的連番打擊讓他心情郁悶,遼國迅速做出反應,調集上京道二十萬大軍迅速支援西京大同夏遼邊境一線,同時從東京道遼陽府調集十五萬大軍會同中京道大定府五萬宮帳軍共計二十萬支援南京道析津府宋遼邊境一線,至此遼國尚存近七十萬大軍有六十萬布置在於宋夏交界之地,上京防禦只有五萬,而遼陽府上京等東面和北面的防禦只有五萬正規軍加上緊急募集的不到十五萬的扈從兵了。

如果以天平為比喻,西南一端的兵力已經將天平壓到底座,而東北方向則高高翹起,成為防守的中空地帶,而那裏正是金人和高麗人虎視眈眈的地方,耶律宗真雖然知道這一點,但也無計可施,目前而言,宋國才是最大的敵人。

宋國國內的大建設如火如荼,李重是個執政高手,在他的協調和指揮下,發改司的幾項措施進行的有條不紊,雖然其中不時有紕漏出現,也有官員和地方趁機耍心眼撈油水,在發改司設立的百姓匿名舉報制度之下,但凡有舉報,均嚴查到底,也勾連出了不少的要員,譬如兩浙倉司胡偉截留物資案,淮南舒州知府李亞鵬侵吞國道補償款一案,均在有司大力配合下得以懲戒。

隨著建設的進行,蘇錦發現資金的缺口越來越大,超出了自己的預計,原本所有工程項目預計八千萬貫,缺口只有兩千萬,現在看來沒個一億一千萬左右難以達成目的,李重只管伸手要錢去撒,找錢的事只能蘇錦去做,國債不能無限制的發行,四千萬已經是底線了,否則收益便不足以支付國債的兌現,便會產生巨大的危機;為此,蘇錦不得不全大宋各地的去亂跑,也命梁適帶人在自己記憶中的後世產煤礦和鐵礦的地方有目的的去找礦。

但蘇錦明白,有些礦明知道在哪裏,但科技手段的落後會讓你束手無策,而且即便能尋到礦場而且可以開采,短期內也別想能有收益,而且還要搭個幾百萬去進行投入,這一切幾乎讓蘇錦抓狂了。

某一日蘇錦在南方沿海一帶巡查,在明州港口看到了不少膚黑如墨或頭纏白布的外國人,頓時覺得很是好奇,雖然在後世見到老外很正常,但在這個時代見到外國人倒是很驚訝,隨行的明州知府介紹說,明州地處沿海,蕃人航行往來貿易的不少,當地設市舶司管理蕃人和宋人之間的貿易。

這一席話頓時驚醒夢中人,這條財路自己居然忽視了,海外貿易乃是一塊大蛋糕,特別是在如今的時代,大宋的許多商品都是獨有之物,在他國還處在蠻荒落後的時期,這正是一個巨大的商機,自己居然沒想到,確實是大大的不該。

蘇錦火速回京,將這一想法稟報趙禎,趙禎倒是興趣不大,他不認為能從蕃人手中能賺到什麽錢,而且蕃人喜歡鬧事,言語不通,不太好管理,再加上明州市舶司每年提供給朝廷的稅收不過二十萬貫,實在是看不上眼。

蘇錦驚訝於趙禎的目光短淺,既然國家不要這塊蛋糕,蘇記何妨一口吞下,蘇錦經過兩個月的考察,招募了大量的沿海航行好手,又雇傭了幾十名蕃人為向導,在資金及其困難的情況下,花費五百萬貫購置十六條萬石大船,雖然按照現在的排水量來算不過是排水量一千多噸的中小型船只,不過在當時而言已經是技術的極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