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四章 戰備(一)

次日一早,黃培勝啟程回京,本擬在渭州能潘恒幾日,但貧瘠的邊城實在是令人乏味,加之得知戰事將起,黃培勝更是急著遠離是非之地。

蘇錦當然也不會虧待他,在查抄的李知和等人的贓物中挑了比較精致的金銀珠寶滿滿的裝了一匣子送他為禮,黃培勝假意推脫最後自然是卻之不恭受之無愧。

王朝來時,晏碧雲柔娘都等人讓他帶了一馬車的吃穿之物過來,其中竟然有晏碧雲特意為夏思菱做的幾件新衣服,這讓夏思菱極為欣喜和意外。這說明蘇家大婦是知道自己跟在蘇錦身旁,而且看這態度,似乎並不排斥自己,本來夏思菱最為擔心的是蘇家眾女不能接納,現在看來似乎情形相當樂觀。

蘇錦現在可沒閑心去管這些事,他根本沒有料到會打仗,前番準備物資,建立甕城,加固城防之舉根本就不是料敵機先知道馬上要打仗,而是因為百姓們‘閑著也是閑著’,必須要讓大家忙碌起來忘記眼下的困頓境地罷了。

現如今真的要打仗了,蘇錦的心頭還是打起了小鼓,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這是十幾萬人的殊死肉搏,跟自己經歷的幾次戰鬥完全的不是一個档次,要說幾百人乃是幾千人互毆的場景自己還能把控的住的話,這十幾萬人的大搏殺實在讓人小腿發軟,只消犯下一個錯誤,便會付出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作為代價,蘇錦覺得壓力重重,臉上的神情自送走黃培勝之後便愁雲籠罩。

不過蘇錦也有些期待,這一次是自己成為大宋朝中流砥柱的最好機會,全大宋的目光即將聚焦在渭州,自己的表現足以決定將來的路。滿朝文武大部分都等著看自己是不是有真本事,這也是衡量晏殊和趙禎有沒有眼光的一戰,戰鬥不僅僅在渭州,還會波及到朝堂之上,還是那句話自己的榮辱不再是自己的事,而是綁在一條杆子上的一大幫人的事,晏殊、歐陽修、富弼等人都有份,甚至是皇上也有一份。

蘇錦也不能退縮,退縮的結果跟戰敗沒什麽兩樣,目前任何想法都不能有,全力備戰全力打勝這場仗才是關鍵。

午後,渭州府衙貼出告示,言明西賊大軍不日將進犯渭州,通告百姓在官府的組織下撤出渭州城向原州涇州秦州等地疏散,與此同時在衙門廣場設立了報名點,撤離的百姓在此登記造冊,然後由衙門官差帶領急速疏散。

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城,正自幹的熱火朝天的百姓們登時心頭冰涼,眼見著親手采伐的木材石料堆積如山,正打算按照知府老爺的規劃建設家園之時,卻忽然被人當頭澆了一瓢涼水,其心情可想而知。

人們聚集在府衙廣場上,但是登記的卻很少,大家都想弄明白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蘇錦帶著人現身廣場上,立刻便被百姓們圍攏起來了。

“蘇大人,到底怎麽回事啊?怎地都要疏散離開,渭州守不住麽?”

“是啊,知府大人,城中不是有兩萬兵馬麽?再說了環慶路秦鳳路的韓範二帥難道會坐視?難道他們不來救援麽?”

“蘇大人……難道你打算棄城而走麽?渭州城可從未失守過。”

“……”

人群七嘴八舌的詢問,有的人因為惱怒而情緒激動口不擇言,王朝馬漢等人瞪眼要呵斥,蘇錦卻制止了他們,靜靜的站在人群中等待大家將情緒宣泄幹凈,這才揮手開口。

“諸位鄉親父老,渭州是你們的家園,雖然你們大部分的人原本是在城外村鎮居住,但你們已經將渭州視作安生立命之所,這種感情我當然了解;剛才有人問我是否是要棄城而逃,我想說的是,自西賊叛亂開始,宋夏交戰數十戰各有勝負,無論是多大的敗仗也從未將渭州城交予敵手,本府絕不會做那棄城而走的懦弱之輩。”

“那你為何要遣散我等?若非擔心城破,又何須如此?”有人叫道。

蘇錦道:“是的,我正是因為擔心城破殃及百姓才會如此下達遣散之令,昨日韓帥和範帥都來到渭州商談此次大戰之事,這是我等共同的決定。”

“韓帥和範帥也擔心渭州不保麽?他們怎地不來守城卻讓你來守?我等聽說你是科舉出身,對於打仗恐怕不太在行,何不請韓帥或者範帥來守城?”

王朝厲聲喝道:“有你們這般跟府尊大人說話的麽?誰說的這種話?立刻給我站出來。”

百姓們經此一喝才想起來這可不是張三李四閑扯淡,面對的可是渭州知府,憑這些話挨個幾十板子也不為過,頓時紛紛閉嘴。

蘇錦微笑道:“王都頭不必如此,百姓們也是心憂渭州安危才出此言,再說人家並沒有說錯,我蘇錦跟韓範兩帥比起來乃是籍籍無名之輩,若是兩位大帥能有一人來此守城,勝算起碼要大一些,只不過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