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三章 家書

蘇錦想了想道:“扛不住也要扛,朝廷如此信任我,我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韓琦沉思道:“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即日起我便命人拆除隴水河上的所有橋梁,並沿著河岸設防,就算是渭州不保,也要死守隴水沿線,等待範帥大軍到來一舉反攻。”

蘇錦搖頭道:“韓帥,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渭州若是不保,起碼也要將他十萬大軍消耗掉一大半,到那時西賊或許只有退兵一途;我所擔心的是城破之後百姓們怎麽辦?城中百姓可是有近十萬之眾,無論是被殺還是被掠都是我大宋的損失,我想先將百姓遣散各州,原州涇州可以安頓一部分,但數目太大,還有大部分恐怕要請韓帥幫忙了。”

韓琦點頭道:“也好,先遣散百姓,無後顧之憂便可全力迎敵,秦鳳路各州起碼可以安頓下五六萬百姓,這事包在我身上,你出具公文命人組織百姓撤往秦鳳路,我全部接收便是。”

蘇錦大喜長鞠到地感謝韓琦,範仲淹還是覺的很不放心,他猶豫再三終於開口道:“蘇大人,其實來時路上,我和韓帥曾商量過如何守城,韓帥願意來協助蘇大人守渭州,不知你意下如何?”

蘇錦看著範仲淹道:“範大人還是不信我蘇錦的能力,其實我也想一甩手讓韓帥或者範帥來幫我守城,但那麽一來我成什麽了?聖旨剛剛下達任命,涇原路皇上交到我的手中,我若靠他人之力方能守住,那我還做這個官作甚?豈不是告訴天下人我蘇錦是無能之輩麽?”

範仲淹早知有此尷尬,換做自己的話,大敵當前有人建議請別人來守城,自己心裏定然也是不痛快,若不是涇原路的安危幹系重大,範仲淹是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話的。

現如今蘇錦的反應果然激烈,範仲淹知趣的住口不在勸說,只笑道:“蘇大人不必介意老朽之言,我的意思也是怕蘇大人初來西北對西賊不太了解,有韓帥助陣勝算大些,並無輕視蘇大人之意;蘇大人就當老朽放了屁,你盡可充耳不聞。”

蘇錦道:“好意我領,但我不能夠答應,望兩位大人理解,兩位大人也莫以為我為了面子不顧渭州安危,其實此戰我還是有信心的。”

範仲淹道:“有信心就好,老夫多嘴了,你可有其他的要求,可一並提出商榷,有困難要提前盡早解決為好,免得事到臨頭倉促不及。”

蘇錦想了想道:“我想請兩位大人給我些物資,城中的物資略有不足,我需要兵刃弓箭盔甲糧食,最好還給我些火油什麽的,這些在守城的時候都能起大作用。”

韓琦道:“好,明日我便命人送三十萬只箭來,弓我倒是不多,不過也可勻出三千張送來,糧草我秦州也屯了不少,既然派一萬五千士兵來參戰,糧草自然是要多帶些過來。”

蘇錦連連拱手道謝,他最擔心的便是城中的物資不足,被李知和他們一折騰,現在糧食兵器弓箭樣樣都缺,不知道李知和是不是拿了這些物資跟人換錢了還是本來就欠缺的很。

範仲淹也道:“我回去後也命人押送一批物資前來,兵不能來,物資一定要保證,這回便要看你的了。”

蘇錦再次致謝,心裏放了一大半的心來,據堅城而守,三萬五對十萬雖然處於劣勢,但是就算是拼個魚死網破,也決不能讓西夏軍討了好去;打光了手頭的兵馬起碼也要啃掉對方一半以上的人馬,讓西夏軍無長驅直入之力,能做到這樣,便是丟了渭州從戰略上來說也是值得的。

三人又研究了些細節,到未時時分,日光的灼熱稍微輕一些的時候,韓琦和範仲淹這才告辭離去。蘇錦送走兩人回到府衙,跟隨回來的王朝交上來兩封信,一封是晏殊的書信,另一封是晏碧雲的信,蘇錦趕緊回到內堂拆信閱讀。

晏殊的信中對蘇錦一來西北便屢建奇功甚是欣慰,同時也將為蘇錦爭取路使之職的經過說了一遍,果不出蘇錦所料,杜衍等人果然以資歷尚淺為由阻止趙禎任命自己為涇原路安撫招討使之職,不過出乎蘇錦意料的是,自己這個代路使之職的曲線救國之法卻不是晏殊提出來的,提出之人竟然是歐陽修。

蘇錦暗自微笑,歐陽修老奸巨猾,果然一出手便教杜衍等人無法反對,代行路使之職並非真的任命,況且涇原路是邊陲重地本不能空缺主官,杜衍等人提出的人選被趙禎否決掉幾個,最後不得不同意暫由蘇錦代任,兩府慢慢合議合適人選,有了恰當的人選的時候再行替換。

蘇錦明白歐陽修的意思,只要自己不犯錯,哪怕是無功,代使終究會轉成正式的,時間一久,什麽資歷尚淺之說便無從談起了,只要趙禎再否決掉幾個人選,兩府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