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敗如山倒(下)(第6/27頁)

胡宗南與彭德懷在陜西打了若幹次硬仗,可說互有勝負。從戰略方面言,胡宗南善於布置袋形陣地,每每誘彭部深入,然後再加以圍擊。彭德懷則長於設伏阻擊,以一九四八年和一九四九年兩年的戰事為例,彭部向胡部進攻,彭必失敗;胡部向彭部追擊,胡必吃虧,如一九四八年夏天涇渭河谷之戰,彭德懷派賀龍帶了兩個旅在隴東阻止青海馬繼援部騎兵南下,因騎兵機動性大,賀龍未能完成任務,致彭德懷所部因受夾擊而遭到重大的損失。但當彭部退入黃龍山區(該山在陜東澄城、郃陽以北地區)從事整補之際,胡部乘勝追擊,卻又一再中伏,受了不少損失。其次如一九四九年五月,彭德懷於攻佔西安後,向岐山方面輕進,居然又受挫而回。胡部東向追擊,因彭部在鹹陽、西安等地構築工事據守,所以戰事陷於膠著狀態。胡部於撤出西安時,曾在終南山、秦嶺一帶配置重兵,故彭部第二軍在渭水以南活動,始終未獲進展,且時遭胡軍逐退。馬家騎兵的不時猛沖,尤使彭部感到甚大威脅,因之共軍在戰術方面,已試行一個新對策,即多掘外壕、多築工事,陣地內外,壕塹縱橫,以削弱騎兵的活動能力。此種戰術對騎兵相當有效,馬家軍以騎兵不能長驅直入,縱橫馳騁,便設法調集炮兵,來轟擊共軍的工事。可惜彼時中央的空軍力量,分散各地,不能集中使用,否則協同胡宗南部和馬家騎兵,殲滅集結西安、鹹陽、涇陽、三原的彭德懷與徐向前各部,也不是沒有可能。因其時胡部和馬部的戰鬥力並未消失,而胡部的軍火、汽油等物資,亦充足得很。

共軍集中重兵先打馬家軍

共軍彭德懷部在整補初期內,又新編了第七、第八兩個軍:為了對付胡宗南和馬家軍,中共軍委又調派華北兵團聶榮臻所部第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等三個軍赴陜應援。彭德懷乃於是年七月十一日發動第二次攻勢(與鄂西、湘贛同時發動),派五個軍的兵力向西急進,另以五個軍的兵力,在涇陽、三原聞牽制著馬家軍的寧夏兵團、青海兵團和隴東兵團。西進的部隊直達寶雞,在扶風、武功、岐山等地,曾與胡宗南部發生惡戰,雙方的損失都極重大。胡部為應付這一大規模的突襲,便沿秦嶺山脈布成一條防線,共軍雖屢次向秦嶺山脈仰攻強襲,但都給胡部擊退。此時馬家軍與胡宗南部因被共軍分途迎擊,彼此失去聯絡,陷於孤軍作戰的苦境,同時週遭共軍對馬家軍已布成包圍之勢,迫得馬部自動後撤,逐步退回甘肅境內,以後沒有發生激戰,故實力未受損失。共軍的初步目標,即在堵塞馬家軍再出之門,俾從容解決胡宗南部隊。所以也並不向後退的馬家軍挑戰、求戰。

到了七月底、八月初,彭德懷部第一、第二兩軍,前鋒已抵達甘肅邊境的隴縣,徐向前部第六十、六十二兩軍,亦向隴縣方向移動。此外聶榮臻部六十三、六十五軍,則已到達長武及涇川地區(涇川已深入甘境)。中共派出六個軍的兵力向甘肅進逼,其次一步驟當為消滅馬家軍的主力,並圖一舉攻佔甘肅省會蘭州。

共軍原來的計劃,是要先消滅國軍嫡系的胡宗南部隊再進兵甘肅的,後以馬家軍由甘肅向陜西出擊,表現了騎兵強勁的攻擊力,使中共不敢再予輕視。同時美國發表了白皮書,並聲言今後將直接援助各地反共的「省際領袖」;中共誠恐馬家軍與美國搭上關係,獲得充份補給,力量將更形強大,因之變更計劃,改採「先馬後胡」的策略,決定先集中大部分兵力,向西挺進,以消滅馬家軍主力為目標;僅留下徐向前所部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二等三個軍,分布在天水、寶雞之線,擺出向南入川的態勢,對胡宗南部採取監視態度。

是年八月上旬,馬步芳奉李代總統之召,由蘭州飛穗出席重要軍事會議,白崇禧、胡宗南、馬鴻逵等皆參加。會後,馬氏飛台北裁時,曾對新聞記者說:「西北戰事,已快到主力決戰的階段了,我要趕回去,親自指揮,打個勝仗。西北的民心和士氣都很旺盛,中央又於最近有武器和彈藥的空運補充,對確保蘭州,絕對有把握。現戰事進行地點,距蘭州約二百華裏,主力戰鬥將在這一地區進行。」馬步芳氏在廣州時,也曾作「馬家軍從未打過敗仗」的豪語,暗示平涼、天水等地之失,都是自動撤退的。馬步芳所說的話固然很動聽,可惜的是,等他從廣州飛回蘭州之日,已經局面全非,蘭州城已聽得見炮聲了!

當時中央方面為了提高馬步芳的威望,曾特加他陸軍上將銜。當他於八月十八日飛返蘭州,其時正面共軍,已進抵蘭州以東約四十公裏的榆中附近。彭德懷部第三、第四、第六等三個軍,沿通渭、定西,進抵榆中附近的興隆山。聶榮臻部六十三、六十四等兩個軍,則向靖遠、郭城驛、會寧一線推進,企圖夾擊蘭州。左翼方面,則彭德懷部的第一軍已抵甘谷、武山一帶,第二軍在隴西、渭源、會川一帶,目標在越臨洮、佔臨夏(臨夏在蘭州西南八十公裏),以威脅蘭州的側背。三路共軍的總兵力為七個軍約十八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