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遍地都是範延光(第4/5頁)

符彥卿唯唯應道:“是。”

張邁又道:“我們過去幾年,人力物力都投到契丹那邊,對東南的投入遠遠不足,但往後那邊將會是一個攻略重點。從今天起,東南伐交之事我托付給你,一應該有的人事權我許你便宜行使,直接對我負責。元忠那邊,就讓他將精力放在北方吧。”

符彥卿又驚又喜,起身謝恩領命。

張邁又道:“至於範延光那邊,我會再給他一個機會,希望他不要令我失望才好。”

……

當天張邁再次派出一支執法隊,前往武清徹查範延光部違反軍令之事。

……

同時符彥卿也回到自己的大帳,他行事的風格和範延光是兩個極端,自投降以後十分收斂,唯恐觸犯新主的禁忌,除了公務之外,與手下盡量避免接觸,直到今天得了張邁的允諾,這才召喚了以往的心腹過來議事。

和高行周一樣,他的高堂、兄弟、妻小都在洛陽,只有長子符昭信隨軍,心腹入帳之後,他將今日發生的事情擇其中可以告訴部下的說了,眾人聽將主獲得元帥信任都是無比欣喜,符彥卿拿出張邁剛剛發下的一顆關防印信,蓋印簽押了命令後便將幾個部下委派出去,最後只留下符昭信。

符昭信道:“爹爹,今日真是雙喜臨門。”

“雙喜臨門?還有何喜?”

符昭信道:“祖母、母親、叔叔,還有妹妹弟弟他們,都已經到了開封,如今有五叔留開封照料,六叔則已經到了易縣,正等著爹爹的消息。”

符彥卿聽了這個消息喜不自勝,唐晉戰爭進行到鄴都易幟之後,就是洛陽內部的形勢也已是脫出石敬瑭的控制,高行周投降時,若沒有張邁的運作,其家人必死無疑,但到了範延光投降時,石敬瑭想滅他滿門,不但洛陽公卿委婉反對,而且下面的小吏也推諉不肯立刻執行,而病重中的石敬瑭在國家滅頂之際也沒有多余的精力去強行推進此事——洛陽上上下下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石氏了,因此都想留條後路。正是在這樣的局勢下,使得符家得以趁亂逃離了洛陽。

符家是一個龐大的世族,在歷史上曾出現“父子三王爺、兄弟九鎮守、兩朝三皇後”的局面,兄弟九鎮守,是說符彥卿九兄弟個個為將,曾先後鎮守一方,兩朝三皇後,則是說符彥卿的三個女兒,曾先後嫁給柴榮與趙匡義,最後貴為皇後。如今歷史的發展雖已經偏離原先的軌道,但符家的家底卻仍然厚實。符氏九兄弟,符彥卿排行第四,他的三個兄長都已逝世,如今由他當家。

符彥卿聽了兒子的匯報後沉吟片刻,說道:“你祖母年事已高,不可奔波,回頭我便向元帥舉薦,讓你五叔在開封為將。至於你六叔,讓他火速北上,我有要事吩咐。”頓了頓,又道:“發家書,讓你七叔帶你幾個弟妹北上,我離家日久,要看看他們的功課是否荒廢了。”

符昭信奇道:“讓弟弟們上來也就算了,讓妹妹們上來做什麽。”

符彥卿道:“非汝所知也。辦事去!”

……

符昭信出門辦事,符彥卿轉頭就去尋張邁,舉薦兩個弟弟,張邁問道:“你弟弟能力如何。”

符彥卿道:“我的五弟是中平之資,鎮守一州一關,不負所托。六弟的能力不在我之下,我想讓他去易州宣旨,再到海外一行。”

張邁對符彥卿舉弟弟為使者沒有意見,卻讓李昉取地圖來,尋了一會,道:“好,我就給你弟弟一個州,讓他去守潁昌。”

潁昌就是許昌,位於開封西南,乃是中原重鎮,同時也是開封進入荊北的必經之路,符彥卿卻是一愕,因為按照之前的戰報,折德扆進駐開封府之後忙著消化戰果,並未再次出兵,潁昌如今還不在天策手中。

但符彥卿隨即醒悟過來,那是張邁要讓他弟弟去取潁昌,他也不猶豫,馬上答道:“末將代舍弟拜謝元帥天恩!舍弟必然不負元帥重托。”頓了頓,又道:“末將有五個弟弟,現在有四個在開封,請問元帥委哪一個去潁昌?”

張邁道:“你剛才不是舉薦你五弟嗎?”

符彥卿道:“我五弟為人老誠,末將想留他在開封侍奉老母,六弟已在易縣,七弟尚須歷練,八弟符彥倫是個將才,又頗有機變,若有三千人馬,必能為元帥奪取潁昌。”

張邁道:“三千精銳麽?”

“無須精銳。”

張邁道:“那準了!”又道:“若你八弟果然能用三千人馬奪取潁昌,便可知你評語得當,開封新得,正缺乏老成的人才幫折德扆守衛,到時候就讓你五弟協助折德扆與趙普,公私兩便。”

符彥卿大喜拜謝,又道:“內舉不避親,末將為家人再求一官。請元帥許末將七弟入陳州為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