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遍地都是範延光(第2/5頁)

丁寒山可沒想到連續三個人對這件讓他怒不可遏的事情,都表現得如此不溫不火,大怒道:“這是什麽意思!難道這害群之馬就不管他了?”

曹元忠道:“不是不管,只是……只是方法上要講究技巧,一來避免內部發生動蕩,二來避免可能順勢歸降的勢力產生異心。”

丁寒山叫道:“可能順勢歸降,你這是什麽意思!”

張邁道:“寒山,你的心意我已經明白,且坐下吧,讓元忠好好說話。”丁寒山不敢在張邁面前造次,雖然怒火依舊,卻應命坐下。

曹元忠道:“自我軍上京大捷的消息傳出之後,晉軍便不斷有人向我暗中投書,但大部分人都還只是示好而已。但鄴都易幟範氏歸降、元帥冊封其為節度使之後,這種情況就變了!不但是我們近在咫尺的河北各州縣立即響應,山東與中州都有將帥投書,而且不是曖昧暗示,而是直接地表示願意歸降。折德扆兵逼開封府,為什麽可以不戰而下?因為在那之前開封府的守將已經向我投書願降了。”

他輕輕一句話,便分了折德扆過半的功勞,張邁點了點頭道:“是有此事。”

曹元忠看看符彥卿,張邁會意,說道:“彥卿既已歸唐,以後便是自己人,有什麽機密也不怕說。”

符彥卿聞言心中暗喜,曹元忠道:“如今還未納入我朝版圖的魯中南就不說了,就連離我們老遠的淮北、襄漢,也有過半將領向我們暗中投誠了。不止如此!就連河東安重榮,與我的暗中書信裏頭也有歸附之意了,只是還差最後一步——如今河東除太原與雁門關外便沒有能夠阻擋我朝大軍的兵力了,若是安重榮歸附,那河東便可不戰而下!更別說長安那邊,郭威將軍可是一直在爭取劉知遠的。劉知遠治軍嚴厲,麾下的實權將校竟罕有與我軍私通者,但天下大勢不可違抗,如果河東也降,那長安多半就不遠了。”

範質魏仁溥聞言都是咦了一聲,口氣中透著欣喜。範質道:“若是河東一下,關中一統,洛陽便成孤城!那時候元帥揮兵南下,大有可能令石重貴捧璽出城。”

曹元忠笑道:“洛陽城中,暗中與我書信來往的士大夫多如過江之鯽,四門守將,有兩位的家人也跑到了鄴都——其心意如何可想而知。就是石重貴從河東帶去的兩萬兵馬,在出發之前便有數員將領暗中投書了。因此整個中原如今已成席卷之勢。而這一切其實都與範延光投降的帶頭作用有莫大關系。”

張邁道:“你的意思是……”

曹元忠道:“範延光雖然目無法紀,處理是一定要處理的,只是處理可以硬處理,可以軟處理,可以快處理,可以慢處理。臣以為,為天下大局計,應該緩處理,軟處理,而不要著急,也不要太過強硬。”

張邁半闔著眼簾,讓人猜不透他在想什麽,過了好久,才問薛復:“你是什麽意見?”

薛復毫無矯飾、毫無文采,簡單直接地道:“我同意丁將軍的意思。既犯了軍法,就該處置!至於伐交伐謀,非我軍方之事。”

張邁哦了一聲,又問符彥卿,符彥卿一時還摸不清天策大唐內部的政治格局,不敢唐突,慌忙說道:“末將覺得,各位說的都有道理。末將初歸,一些情況尚不了解,不敢妄言。”

張邁罵道:“滑頭!”

他心中有些郁郁,揮手道:“你們都下去辦事吧,我再想想!”

諸將見張邁心煩,便都退下了,連李昉也被趕走,只有馬小春在側,勸張邁道:“元帥,不要太過勞心,影響了身體。”

張邁道:“你知道我煩惱什麽?”

馬小春道:“我估摸著,元帥是想辦一件事情,但局勢卻讓元帥覺得這件事情不當辦,所以煩悶。”

張邁哈哈大笑,道:“不錯。這個範延光著實該殺,但現在的局面,元忠說的也不錯,是應該軟,應該緩的……只是這樣做的話,卻叫我心中不爽!”他笑是笑了,笑聲卻很不爽,拍了拍大腿,道:“且不管這事了,叫符彥卿來,咱們先處置了海外的事情再說。”

符彥卿已在幽州北城擁有了一座大帳,就在薛復丁寒山等親信心腹的外圍,這種沒有明文規定的安排,其實正昭顯了諸將眾臣在天策唐軍中的真實地位,馬小春一傳命令,符彥卿片刻就到。

張邁正要與符彥卿議論趙贊的事情,將要開口,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問道:“符將軍,為什麽範延光投降,會帶出這麽大的效應?之前高行周投誠,也未見得如此。為什麽是他,而不是高行周?”

符彥卿一時錯愕,可沒想到張邁會問這個問題。

帳內一時沉寂下來,張邁道:“算了,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怕是文素、元忠他們也弄不清楚的。咱們說說趙贊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