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遍地都是範延光(第3/5頁)

符彥卿本來是打算暫時保持沉默、等摸清形勢後再說,這時忽然一個沖動,脫口道:“末將知道緣故。”

張邁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哦?為什麽?”

符彥卿道:“這個緣故……頗為微妙,容臣細說。”

張邁道:“不怕,我們時間充裕,你慢慢說。”

符彥卿道:“漢高祖劉邦,破楚之後,分封群臣二十余人,而諸將尚且不穩,乃至有心謀反。後來留侯張良建議先封雍齒,雍齒一封,而諸將遂安。元帥當知何故。”

張邁知道他說的是西漢初年的故事,這事他倒也知道,說道:“因為之前劉邦封的,都是他的親信,所以諸將中那些和劉邦關系疏遠的不免擔心自己沒份,甚至兔死狗烹。但雍齒是劉邦的仇人,劉邦最是厭惡他,這事諸將沒有不知道的。雍齒都封了,別人還擔心什麽!”

符彥卿道:“正是!元帥英明!”

張邁道:“但不對啊,你舉的這個例子,和眼前的事情不貼切。劉邦是先封親信,所以諸將不穩,我不是這樣啊。雖然郭洛楊易他們和我情同手足,但我重用他們是因為他們有能耐、有功勞。你不見我雖然不喜歡曹元忠的性子,但仍然重用他?高行周夠疏遠了吧——那是剛剛投靠我的人,但我對他又如何?這個你都有眼睛看的。”

符彥卿道:“末將的類推,不是這樣類推的。元帥封賞的標準,自然與劉邦不同。這個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但雍齒之事與今日之事,的確有微妙之同。”

“嗯?”

符彥卿道:“元帥說過,您是以功勞賞爵,以能耐委職。所以楊鷹揚奇襲漠北,奚陌刀死扼皮室,薛汗血協取上京,這都是不世之功,請問元帥,如今中原乃至南方的將帥,還有機會建立這樣的大功勞否?還有能力建立這樣的大功勞否?”

張邁搖頭道:“難了。最難的仗,差不多都打完了。而且中原的將帥,除了一個劉知遠都只是碌碌之輩,要追上郭楊奚薛,那是別想了。”

符彥卿道:“正是!就不說這等不世奇功。就說高行周,他歸附之後,在元帥為糧所困的時候,百裏奇襲,奪取了共濟倉,這一樁功勞,使得元帥暫時擺脫大戰之後的缺食之困,若不是他,只怕燕趙齊魯的歸附至少得推遲三年。而三年之中,只怕局勢又有變故。所以高行周的功勞,雖然還及不上郭楊、奚薛諸位,但也足以讓他穩立於將來的朝堂了。”

“三年未必。”張邁道:“但至少是一年。但三年之後再取燕趙齊魯,的確會更加吃力,而且也的確可能會引發其它變數。在石晉來歸諸將中,的確以他功勞第一。而他的能耐,我也相當看好。”

“元帥英明!”符彥卿也不糾結於小處,繼續道:“除此之外,高行周麾下的白馬銀槍團戰力高強,高家又有中原槍法第一的稱號,其為人則頗有德名,這樣的人才,無論是品德、能力還是名聲都是上選。至於範延光,論德則貪婪有余而不知收斂,才能名聲,也是遠遠不及高氏。至於功勞,鄴都之降,不過順勢而為罷了,比起共濟奇襲,也是大大不如的。”

“對啊。”張邁道:“所以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麽投誠歸附的風潮,不是在高行周之後,而是在範延光之後!”

符彥卿看著張邁,似乎有些奇怪,好一會才道:“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元帥是聖人千慮,而有一失了,燭照天下,而不免一蔽……一時想不到而已。”

張邁還是搖頭:“你不必顧慮什麽,直說吧。”

符彥卿道:“漢高之時,蕭何樊噲得封,而諸將仍懷異心,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都不是蕭何樊噲。如今之時,高行周沒有起到榜樣的作用,因為中原豪強像高行周的不多,而像範延光的……”

張邁一拍大腿,猛然間醒悟過來,叫道:“遍地都是!”

符彥卿再一躬身:“元帥英明!”

張邁這一悟之後,猛地哈哈大笑,道:“好,好,我總算明白了!”跟著又一拍額頭,哼哼冷笑,道:“我剛才真是糊塗了!這都想不明白!”

自知道範延光一事之後,他有一處想不通透的地方,所以心情郁悶,這時迷津被符彥卿點破,前途如何,選擇如何,已經一片明朗,因此不再鬧心,人有了主張,行事再次果斷起來,冷冷道:“文素道濟的書生氣還是沒有剝盡,元忠的能力現在是頂好的了,只是行事的時候,有時候總不免夾帶幾分私心——這是他不如薛復的地方。”

這時帳內只有三人,符彥卿聽張邁在自己面前直言臧否他麾下四員文武重臣,心中惴惴,恨不得將自己的耳朵堵上,張邁又對符彥卿道:“符將軍過往的戰績,其實我不覺得怎麽樣,之前在易縣那般稱贊你為的只是挑撥你與杜重威。但今天看來,符將軍的政治眼光那是相當不一般啊。不過你為人未免太謹慎了。在我麾下,只要抱懷一顆公心,行事可以大膽放手地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