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兵聖釋計(第4/5頁)

慶忌解釋道:“公山不狃、仲梁懷裹挾了一班三桓世家的家奴投奔展跖,與他一齊造反,占據了三桓世家的一些封邑,搶走了他們許多錢糧,此事對三桓世家打擊很大。三桓常居於都城,他們在全國各地的封邑一向都交給親信家臣打理,如今公山不狃和仲梁懷作反,使他們對駐守各封邑的家臣頗有猜忌之心,卻苦於沒有解決的辦法。而大司寇孔丘,卻幫他們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大殿上靜悄悄的,大家都屏息聽著慶忌說話,不知那位孔大司寇用了什麽法子對付三桓,慶忌道:“孔丘在朝議中向三桓提出,他們的家臣常年留守封邑,天長日久,權柄自重,身邊便會聚集一班親信,他們一旦生了異心,坐擁城池、糧秣、人馬,家主要想懲辦他們便十分困難,因此孔丘給三桓出了個主意,勸他們拆除各自封邑內所建的城池。

城池夷為平地,三桓世家在各地的錢糧便無處存放,只能輸運到曲阜;沒有城池,各地封邑的家臣們便不能聚起許多人馬。這一來,他們既無人又無錢,叛亂的危險自然消彌於無形。”

孫武想了一想,忽然微笑起來:“他是大司寇,主管全國司法治安,有這樣的考慮本是他份內之事,三桓不會疑心的。他們正被公山不狃和仲梁懷的事弄得焦頭爛額,對封地家臣們尾大不掉的情形十分頭痛,采用孔丘的建議也不稀奇。”

慶忌笑道:“寡人就知道,他這一計瞞不過你的眼睛。”

孫武輕笑道:“臣不敢,只因大王先說了他要對付三桓,臣才窺破此計。只是不知,是什麽人拆穿了他的真正用心?”

慶忌道:“這個人也算是孔丘的老對頭了,他就是如今正統兵剿匪的陽虎,孔丘勸三桓拆除封邑的城池,說是為了安全起見,削弱家臣的力量,把稅賦財糧都集中到都城,表面上看來是為他們著想,倒是迷惑了三大世族中的一些人。

孔丘還收了孟孫氏家的子侄做學生,讓他的學生子路到季孫家做了家宰,與他理應外合。可陽虎窺破他的真正用心,將他的看法說給季孫意如聽。季孫意如對他仍信任不疑,被他點破之後,便取消了正在實施的拆城行動。

經此一事,三桓對孔丘已生了警戒的心思,他們計劃把孔丘從姬宋身邊排擠掉,孔丘倒也識相,此計一失敗,他立即向魯君提出要在魯國修建一條自北而南的運河,用來輸運糧賦、通商行人,戰時亦可運兵,並且自薦主持這項工程。三桓巴不得他早點從眼前消失,雖說展跖之亂未平,此時不宜大興土木,也已答應了這件事。嘿!孔丘倒也果斷,事有不逮,馬上來了個自我流放,跑去修運河了,這樣一來,至少他的職位算是保住了。”

群臣聽了都覺有趣,階下發出一片竊笑聲,孫武本也正在輕笑,細一思量,臉色卻漸漸變了。慶忌瞧見他模樣,心中不由一動,忙問道:“長卿,你有什麽見解?”

孫武拱了拱手,又沉吟片刻,才怵然道:“好計!好計!這一手才真的巧妙,果然瞞過天下人耳目了。文的不成,孔丘這是在做動武的準備了。”

“嗯?”不止慶忌一呆,殿上群臣也不覺怔住,蔡義已忍不住道:“相國大人,孔丘計謀受挫,為求自保,已要離開都城,去挖渠修路了,這事還有什麽蹊蹺?”

孫武仰臉望天,沉思有頃,才悠悠說道:“大王與諸位大人聽說過堯舜禹的故事吧?舜已孝行聞達,為堯帝所用。他擅耕做、精於制陶,因此上能取悅於堯,下能威服萬民,曾經使他居住的地方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堯帝喜悅,為拉攏這個能臣,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他,成就翁婿之親。堯後來沉迷修仙,不思政務,舜以駙馬之親趁機把持政權達二十八年,等到堯垂暮之年,想要取回大權交給兒子時,舜羽翼已成,權柄在握,堯已大權旁落了。

舜囚禁了堯和太子丹朱,先是攝政,然後授意群臣促請他登上帝位,以禪讓之法奪得權力,他把忠於堯的四位大臣共工流放到幽州,歡兜流放到崇山,三苗驅逐到三危,鯀流放到羽山,後來又找個藉口殺了他,四罪而天下服,從此地位穩如泰山。這一計,便是以親而近,以親而隱,最終達到了目的。”

慶忌臉上抽搐了幾下,這……這怎麽和我從小聽說的你推我讓誰也不願當皇帝的那些上古聖人故事完全不同?

孫武又道:“及至舜帝在位時,天下大水幾成澤國。他流放前朝四大重臣,已經把持了朝廷,但這大水卻成了他坐穩江山的一個考驗,要讓天下臣民心服,他必須治水。而治水,只有出身水利世家的禹才擅長,舜迫不得已只得起用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