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兵聖釋計(第2/5頁)

而魯國……慶忌不能不佩服魯人的政治嗅覺居然可以遲鈍到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多少年來相忍為國,閉關自守的政策,使得魯人坐井觀天,自我感覺十分良好。主弱臣強,三桓主政,令出私門,吏出家族的政治局面致使魯國連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都沒有。

他們對吳國在東夷的剿匪行動和嬴蟬兒的籌劃立國事宜完全沒有在意,也沒有意識到這對魯國將會產生多麽大的影響。在主政的三桓心裏,對慶忌這個強力外援的擴張行動,只要不危及他們的自身利益,他們樂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因此慶忌從魯國偵伺來的情報中,和東夷與吳國有關的信息寥寥無幾,目前在魯人中影響最大的消息甚至不是季氏、叔氏嫁女的事情,而是孔丘任大司寇後治理曲阜的消息。

季氏拒絕了魯君姬宋的求親,又不想在姬宋風頭正健的時候與他的關系有所惡化,便在提拔孔丘為大司寇一事上做了讓步,說服自己的親信孫叔子放棄了這個職位,孔丘如願以償地晉位六卿,任大司寇,在魯臣中地位僅次於三桓。

出仕從政、復禮行道的理想,孔丘已經想了好多年了,如今終於有機會付諸實現,孔丘開始信心十足地開始了他復禮行道以強國家的改革。

孔丘認為當今之世王綱解紐,禮崩樂壞,井田破壞,農奴逃亡,臣子犯上,小人逐利,這種種現象是周禮教化不能得以貫徹的原故,於是重新修訂周禮之制,為庶民百姓制定了種種依禮樂而行的制度。

在他頒布的政策中,坐臥行走、吃飯穿衣都按照上下尊卑的規矩制訂了詳細規則,想通過這些生活中的細節讓子民在耳濡目染中漸漸形成尊卑有序的理念。比如長幼有序,吃飯時長輩先吃,小輩後吃;走路時長輩在前,小輩在後。比如男女有別,出門在外,哪怕是一家人也要男女分行,男“尊”靠右,女“卑”靠左,同道而行者嚴懲不貸。

勞工服役時,要按體力強弱,分別承擔輕重勞作。路有旁人遺失之物時,無論東西貴賤,行人不得拾取;住房、喪葬等事都依尊卑制定規格,平民穿衣打扮、住處坐車不得攀比貴族,僭越了等級規格:喪葬上內棺之木不得厚過四寸,外槨之木不得厚過五寸,以上種種,凡有違反者皆嚴厲處罰。

禮樂既定,刑罰保障,如此寬猛相濟,僅一個多月的功夫,曲阜便治理的煥然一新,與以往大不相同。自魯國剛剛返回的大行人蔡義說到這兒,搖頭贊嘆道:“要說這孔丘也真是本事,短短時間便令得魯都秩序井然,面貌一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魯人都說,以孔丘之能,只須三月,便可天下大治,如此政績,實在了得。”

慶忌上上下下看他幾眼,臉上露出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蔡義不禁詫異地看看自己,疑惑道:“大王,臣……臣怎麽了?”

慶忌“噗哧”一笑,說道:“與你不相幹,寡人只是忽然想到了國衛大檢查時的面子工程而已,也就十天半個月的功夫吧,如此寬猛相濟之下,那整個城市也是渙然一新,哈哈,哈哈……”

蔡義瞠目道:“甚麽……甚麽國衛……檢查?”

“沒什麽,”慶忌搖頭笑道:“這世上最難改變的就是一個人從小到大慢慢形成的觀念,從小到大慢慢養成的生活習慣,孔夫子就算懂得法術,一下子化身億萬,向所有魯人每天耳提面命地灌輸周禮,也休想在一個月、三個月裏徹底改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習慣,這些事不但要長期堅持下去,還需要許多物質基礎的配合,即便如此,那些不合情理過於僵化的規矩也是行不通的。

你以為魯人煥然一新是他教化之功麽?錯了,那些人不過是怕他罰沒錢財,處以苦役罷了。如果他們是真的接受了孔丘的教化,那麽不管孔丘還是不是大司寇,魯國還有沒有這些規矩和處罰,魯人都會依此生活,做到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可是,他們真的做得到嗎?

寡人敢說,如果孔丘現在被撤去大司寇之職,取消他的規矩和處罰措施,只消一夜功夫,所有的一切馬上就會恢復原來的模樣,孔丘倡禮樂,厭法治,可是他治魯真正依靠的手段卻是法,呵呵,還真是莫大的諷刺。”

蔡義訝然道:“奇了,大王所言,竟與魯大夫少正卯的說辭幾乎一模一樣。”

“嗯?”慶忌目光一凝:“少正卯?此人怎樣了?”

蔡義道:“對於孔丘的所行舉措,少正卯聚眾講學時多有貶斥抨擊,除了與大王方才幾乎一樣的說辭,像上下尊卑,皆依階級,住房穿衣、出行喪葬等等必須依其規格不得僭越等等,都被少正卯批的一無是處。少正卯這人言辭犀利,嘻笑怒罵皆成文章,常常弄得孔丘下不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