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圖謀天下(第4/5頁)

孫武正在分析吳國的周邊形勢,他的意見昨日已與慶忌私下進行來探討,此時正講與範蠡等人,慶忌因為已聽他說過一次,不免溜了號,開始想起了自己的心事。

成秀運糧回姑蘇後,文種很快便又籌集了一筆錢把他打發了出去。在列國間奔波固然辛苦,成秀卻有點樂此不疲,看來他是有意避著慶忌,生怕慶忌向他追問成碧下落。慶忌對他的心態心知肚明,成秀越是掩飾逃避,慶忌越是篤定他已經有了成碧的消息。

想到他當初離開魯國時成碧依依不舍的模樣,慶忌實在想不出她有什麽理由到了自己身邊卻不與他相見。慶忌沒有認為成碧會遇到什麽危險,如果她真的有了危險,成秀不會這樣踏踏實實地為他奔走,更不會對他遮掩成碧的行蹤。

莫非……成碧因為他與搖光小蠻和若惜的婚事而生了醋意,所以拒而不見?照理說是不會的,成碧是這個時代的女性,她不會有那種覺悟,以自己的身份,就算是天下第一大國的公主下嫁,而且最為善妒,也不可能阻止他納聘妃子。那麽是在自己離開魯國的時候另有了新歡?

這個念頭剛剛閃過腦際,便被慶忌拋開,成碧雖風情萬種,天生嫵媚,那只是她天生就長成了那麽一副禍國殃民的妖嬈模樣,這個女人並不是一個裙帶很松的蕩婦,以她的姿容和身份,如果那麽隨便,也不會在她並不曾愛過的丈夫過世那麽多年仍能守身如玉,從骨子裏說,她甚至有些懼怕和厭惡男人,直到遇見自己……

“成碧,你為什麽要避著我呢?難道是因為小蠻的身份?說起來,小蠻算是她的女兒,也不對呀,這個時代,父親的侍妾做兒子的都可以接收的,姑侄共嫁一夫、侄兒聘娶守寡的叔母都是常見的事情,以成碧的身份,小蠻自始至終都不可能把她當成母親,這種曾經的身份不會成為阻礙,那麽……是因為小蠻對她的仇視?”

慶忌支著下巴想的出神,孫武還以為大王聽的聚精會神,更加興致勃勃地道:“從以上分析,我吳國雖偏居東南一隅,未必沒有問鼎中原之力。齊晉內部強枝弱幹,公卿作亂,中原諸侯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我吳國宜先取越國,再圖荊楚。荊楚沃野萬裏,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便可鼎足以觀天下。”

範蠡道:“大王之意,此時應休養生息,蓄積國力。因此能不動兵則不動兵,即便迫不得已,也要把戰爭限制到最低規模,楚國雖新敗於吳國,但實力仍在,不宜強取。因此我以為,待時機成熟,可發兵強取越國,穩固後方,消除隱患。對於楚國,則應徐而圖之。大王已派出使者向秦國求親,若秦國應允,結為姻親,則東西兩國成為友好,楚國挾居其中,便可受大王挾制。

再者,楚國王太後乃秦國長公主,大王一旦聘娶了秦國小公主為後,那吳王後便是楚太後的幼妹,我吳國便可藉由這層關系對楚國施加影響,如果秦國不肯允婚,也不影響楚太後這枚棋子,臣在楚國時,對楚國朝中形勢有所了解,如今費無忌獨攬大權,挾楚王為傀儡,王太後深以為憂,必欲除費無忌而後快。但她一介女流,且朝中無人,秦君閉關自守,輕易又不肯涉足於外,以致楚太後孤掌難鳴,只能一再隱忍。即便沒有姻親這層關系,只要讓她覺得我們能夠牽制費無忌、擴大楚王的影響,臣也有把握說服她,讓她在某些事情上對我吳國妥協、配合。”

文種搖頭道:“不然,我以為伐越不急於一時,爭奪天下非一朝一夕之功,當務之急是壯大自己。楚國的事也要先放一放,外交上,應卑弱自持以遮其志,交好秦國,親近魯國,拉住楚國,聯合宋衛靜觀天下之變,斂翼匿形以待發力之機。

內政上,廣招移民,開荒拓田,發展農桑,充實府庫,讓利於民,增強國力;繁殖人口,擴大兵源,撫民保教,提拔士子。在軍事上,我認為當務之急反倒是應該藉由齊人南進,東夷岌岌可危之機,迅速發兵,以援夷的理由進駐東夷領土,先造成占據該地的事實,然後再與東夷女王計議吳夷聯合,這樣我們才能占據主動。”

掩余聽到這裏頷首說道:“我與楚人作戰多年,又曾在楚國與公子光為敵一年有余,對楚國十分了解,越人成為心頭之患,全因越國地理使然。真要說到強勁敵手,還是楚國。楚國這個龐然大物,無論在疆域、人口、經濟還是兵力方面我們都遠遠不及。

所幸的是,楚國目前奸臣當道、楚王無能,這個巨大威脅暫時還不會對我吳國形成壓力。但是以我吳國目前力量主動攻打楚國那是不可能的,且不說楚國自身的實力,而且楚國中附庸小國眾多,這些蠻夷之族的小國在楚國數百年統治之下,尚且桀驁不馴,時時想弄出些是非來,如果我們強行占有了這些土地,外要應付楚國的反擊,內要壓制他們的反抗,不免泥潭深陷不能自拔了,那樣的話就壞了大王的長遠之計。此外的話,是先滅越還是先取東夷之地,我倒尚無意見,不過我覺得文種說的很有道理,對外我們不能沒有作為,但是當前最主要的事情還是休養生息積蓄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