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圖謀天下(第3/5頁)

眾人聽他一說,也明白了慶忌的意思,文種張口結舌,目瞪口呆半晌,急急低頭掐指算道:“臣明白了,臣仔細算算,看看還能從哪兒擠出些錢來,全都換了糧食……”

文種這一算起帳來,立時便陷入了他自己的世界,兩眼發直,口中念念有詞,也聽不清他在叨咕些什麽。慶忌諸人見了,不由相視而笑。

城下大門洞開,最前邊的運糧車已經入城了,慶忌走到城墻邊,手扶垛口,眺望遠方,悠悠說道:“黎民百姓奉養寡人,奉以血食稅賦,求的不過是一個安身立命的所在。寡人欲建功業,為的是社稷江山,為的是黎民百姓能安居樂業。如今秦楚疲弱,晉齊魯宋皆憂於內患,正是我吳國應該意氣風發的時候。你們知道寡人的志向在哪裏嗎?”

掩余、孫武等人面面相覷,最後孫武上前拱手道:“大王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稱霸於諸侯。”

慶忌笑了笑,目光閃動著說道:“稱霸於諸侯?齊桓晉文、秦穆楚莊,而今安在?稱霸一朝一世很了不起麽?如果那樣,寡人不如安份守己地在吳國享福,你我君臣富貴一世也就夠了,何必如此勞心戳力,廣納賢良?”

孫武吃了一驚,脫口道:“那麽……大王的志向是?”

慶忌緩緩道:“你們都是寡人心腹之臣,寡人不妨說與你們知道。寡人的志向不在於稱霸,而在於謀國!”他手指中原方向,一字字地道:“寡人要謀的,是宗周天下!”

慶忌此言一出,身邊幾位重臣都驚呆了,城頭上一時鴉雀無聲,唯有大旗獵獵。

過了半晌,掩余才驚嘆道:“大王志向遠大,掩余實是從不曾想過如此念頭。可是……要做到這一切,得需要多少年?我們能成功嗎?”

慶忌笑道:“殷商存世六百年,到後來,諸侯們出生的時候,大商朝就已矗立在那兒,當他們老去時,大商朝仍然矗立在那兒,於是很多人都已習慣了它的存在,做夢也不會去想取而代之的事,就像你們現在一樣。

然而武王想了,並且行動了,他以豐、鎬區區兩縣之地起兵伐紂,結果如何?眾卿家,事在人為,不去做你永遠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大勢所趨,今天寡人不去做,總有一天也有別人去做,直到車同軌、書同文、人同倫,再創一個新天地。人生匆匆不過百年,眾卿願意幫助寡人完成這份大業嗎?”

“做開國之臣,分封與天下,做一方諸侯。”一想到這個目標,眾人不由悠然神往,那顆心都怦怦地跳了起來。

慶忌當然不會告訴他們自己並沒有一蹴而就的打算。有他在,吳國變法強國會少走許多彎路,但是要等到一統天下的條件成熟,在他有生之年怕也未必做得到。但是秦孝公變法強國的時候,他的目標不會是一統天下,然而他創造了條件,於是贏政做到了。

慶忌從現在起就明確地開始積蓄力量,他相信絕對會比秦國原來的進程要快上許多,當他的吳國有力量一統天下時,那自此時起又重新衰落下去的秦國恐怕仍是一個衰弱得幾乎被魏國吞並的西陲小國。即便這份偉業不是由他手中完成,由他的子孫來執行最後一步也未嘗不可。來到這個時代這麽久了,他在這裏有親人、有朋友、有忠誠不貳的部下,很快,他還將有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他對這個世界已經不再有什麽隔閡,他已經完全融入,並把他的野心和抱負,付諸於這個世界。

歷一世之功,便一統天下,這的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個目標,但是孫武、範蠡等人不會這麽想,他們才智超群,胸懷大志,在這個思想開放,各種新奇的學說和政治設想比比皆是的年代,很容易就接受一種石破天驚的新觀念。何況,有武王成功之例在先,而慶忌又是蒙天神青睞,曾神遊天府仙國的一位君主,他們一旦接受了這個志向,反倒比慶忌有著更大的信心。

慶忌道:“長卿,寡人命你建淩煙閣,這淩煙閣建成之後,便專門用作供奉自我慶忌朝起,有開疆拓土的大功之臣的畫像,與我吳國宗室太廟一起,享受吳國血食,接受子孫膜拜!”

孫武等人聽了豪氣幹雲、血脈賁張,建功立業的迫切想法隨之湧起……

※※※

王宮議政廳裏,孫武等人正各抒己見,侃侃而談。

稱霸與謀國不同,按照慶忌的志向,孫武等人在對外政策上重新進行了一番規劃,現在有了範蠡、文種兩個天生的政治人才,再加上孫武這個兵聖,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很快拿出了一個對外策略的詳細規劃,每天都與慶忌一起進行商討,然後再進行修訂,以便盡快擬定政治方向,並照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