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節 大勢(第2/4頁)

眾人聽到蕭布衣居然也說的頭頭是道,不由自主的望向徐世績。

本來在阿銹,周慕儒,孫少方等人看來,蕭布衣為了拉攏徐世績花了太多的功夫。可徐世績並沒有表現出什麽實力,在幾人眼中,他甚至還不如作戰勇猛的裴行儼,所以都是不明白蕭布衣為什麽對徐世績如此器重。可聽他說起天下大勢頭頭是道,和蕭老大頗為投契,倒是覺得蕭老大頗有識人之明,當初的尉遲恭,李靖,後來的魏征,徐世績,哪個好像都是有著不小的神通,都是郁郁不得志而已。

聽到蕭布衣說及四邊,徐世績點頭,“蕭將軍一點就通,所說的和我不謀而合。四邊之地我獨看重荊襄之地,建議伺機進取襄陽,原因有幾點……”

“快說快說。”裴行儼很是興奮,又是想著襄陽郡的太守是哪個,好不好打。

徐世績見到眾人都是若有期待,感覺又回到當初的意氣風發,“首先一點就是襄陽地處扼要,西有秦嶺阻隔關中,有一帶山區地勢較低,可入關中側門,秦末劉邦初始就是從這裏經武關入秦,創一世基業。桓溫以此為跳板三次北伐,立一世威名。我們過襄陽北上,經南陽郡後可直逼大隋東都洛陽,都說明這裏地理位置極為重要,進攻退守,遊刃有余。”

“第二呢?”眾人又問。

“第二就是荊襄一帶素少名將,糧秣充足,大隋名將多在其余邊角之地聚集剿匪,對我等起事鞭長莫及。我等只要出乎不易的占據,大隋如今烽煙四起,暫時對我等無可奈何。何況荊襄之角巴蜀多是蠻荒之地,對我等造不成威脅。等到時機成熟,我等可西進關中,北上洛陽以圖大業。”

眾人都是點頭稱是,就算是袁嵐都是贊許,蕭布衣心道徐世績流芳千古畢竟不是浪得虛名,這些大局觀念分析的頭頭是道,讓他總算有了點方向。

“那第三點原因?”蕭布衣問道。

徐世績聽到蕭布衣詢問,沉聲道:“這第三點原因就是應在蕭老大你的姓上。”

眾人都是茫然,齊聲問,“此話何解?”

徐世績笑道:“蕭氏本前朝大姓,當初西梁稱帝,以荊襄一帶為根基,蕭姓頗有威望。蕭將軍又是如今蕭皇後的侄子,也算是皇室後人,若是舉事亮出旗號,何愁百姓不來歸順?如今楊廣昏庸無道,自棄江山,是為我等天時。占據荊襄,虎視中原,是為地利,蕭將軍一直深得民心,身為西梁後人,又有荊襄百姓支持,是為人和。如今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聚,蕭將軍只要奮發振作,善用人言,何愁大事不成?男兒身處亂世,若是遇主逢時,當求立功立業,以取富貴,我等圖謀只望蕭將軍多多思量。”

徐世績說的慷慨激昂,頭頭是道,眾兄弟都是摩拳擦掌,就算袁嵐都滿是興奮,連連點頭道:“世績說的大有道理,多半可行。其實荊襄一帶糧秣充足,汝南七姓在這裏也有很大的發展,江南華族我也認識很多,到時候真若起事,無論西進,北上或者向東都是有很大發展空間。若是向東,我倒可以利用本身的人脈對他們進行拉攏。關隴舊閥,山東高門,江南華族生意向來是不分上下,只是江南華族卻少有能人對抗其余兩方勢力,不過若有布衣領袖,以他這兩年來創下的赫赫威望,當會依附!”

眾人都是望向蕭布衣,若有期待,蕭布衣環望眾兄弟道:“你們都是此意?”

裴行儼,徐世績和袁嵐都是點頭,阿銹和周慕儒猶豫下,“我們幾兄弟早就同生共死,蕭老大的決定,我們定會遵從。”

蕭布衣見到兄弟齊心,亦是豪情勃發道:“那好,我們就先到汝南,再去襄陽,籌謀將來,創天下大計,在此一舉!”

※※※

車行轔轔,前途風光慢慢少了南方的嫩綠,多了北方清爽。

蕭布衣前往汝南之際,尉遲恭卻沿渦水北上,徑直過了黃河。

二人都在渦水附近,相隔並不甚遠,只是一個北上,一個西進,慢慢的拉開了距離。

距離可以拉開,心卻可以無限接近,尉遲恭人在馬上,只是在想,“蕭兄弟現在如何了?張須陀沒有抓住他,按理說別人也拿他無可奈何。”

劉武周人在商隊,卻不閑著,不停的有陌生人進入商隊,轉瞬又離去,穿梭不停。尉遲恭見到劉武周的忙碌,倒也好生感激。如今的劉武周比起兩年前,早就大有不同,他顯得更忙碌些,雙眉不經意的緊鎖,似乎在想著什麽。可每次見到尉遲恭的時候,劉武周總是展眉而笑,風發意氣。

尉遲恭卻總是忍不住的把他和蕭布衣進行比較,可比來比去,總是搖頭,心中暗道,人與人不同,劉武周這樣做也是最正常不過。天下英雄梟雄,最重要的是有頭腦,有頭腦就要算計,誰都不會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