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五章 希望(上)(第3/3頁)

這種情況下,沈默當然不能爽約了,於是換上身皂緣白綢的儒袍,與耿定向一起乘車,來到了南京城西隅的清涼山下。當年諸葛亮稱金陵形勝為‘鐘阜龍蟠、石頭虎踞’,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指清涼山,可見其風水之盛。

車子一到山下,沈默便見少說五六千士子,黑壓壓地站在上山的道路兩旁,不由看看耿定向道:“倒讓天台兄費心了。”

“這你可冤枉我了。”耿定向搖頭道:“我知道你素來不喜排場,哪會幹那種兩頭不討好的事兒?”說著很是感慨道:“還沒看出來,這是學子們自發的呀!”

“那還是要多謝天台兄。”沈默臉上終於有了笑容。

“不客氣。”這次耿定向倒是笑納了。

沈默的第一句感謝,其實是暗含不滿,覺著耿定向太能拍馬屁了;但第二句就不一樣了,那是真誠的感謝耿定向這些年,對自己不遺余力的宣傳,才有了今天這令人震撼的一幕。

兩人說笑著從車廂出來,便見滿山的學生轟隆隆的下拜,潮水般的唱道:“恭迎先生!”管你在外面如何煊赫,來到書院,就只有兩種身份,學生和先生,這是自打五百年前,有書院那天起就有的規矩。

“諸位請起。”沈默淡淡一笑,伸手虛扶,便向耿定向一伸手道:“山長請!”

“先生請!”耿定向的面上,以及完全不見了官場上的謙卑,取而代之的是一臉莊嚴。

兩人便攜手踏上登山的石路,在學生的簇擁下,向著書院進發。沿途但見山上古木參天,幽徑重重,白雲飛瀑,宛如仙界……書院位於山之東麓,據耿定向介紹,這裏相傳地藏王肉身在此坐禪。沈默聽了笑道:“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你耿天台是‘講學不興,誓不罷休’啊。”

“謬贊了。”耿定向含蓄的笑了。這時便能看見書院的全貌,它依山勢分為三進,一殿與二殿由兩邊回廊相連接,二殿與三殿間是一極寬闊的開闊青石平台,正是那講學之所。

此刻平台最高處,已經搭起了講壇,講壇上擱著蒲團、香爐、小幾,小幾上有茶水、白巾。學生們湧上石台,很快便比肩接踵,密密麻麻的全是腦殼兒。

待學生們坐定,平台上安靜下來,沈默便翩然上了講台,在蒲團上盤膝坐定,放眼周圍一片遼闊,擡頭遠望,方圓百裏盡收眼底,他突然想起了太祖的那首詞: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太祖看到的是湘江,他看到的是長江,但那大江遠去浪滾滾的景象,是一樣一樣的。

※※※

沈默在崇正書院,當然不可能講那‘楊朱之學’,身為大明朝的高級官員,士林矚目的正面人物,他心裏再怎麽不羈,在言行上也必須循規蹈矩,絕不能出那些驚世駭俗之言。

所以他講的,還是心學,還是那套‘心無本體,功夫所至,即其本體’,這套對王學的修整學說,在北京就引起了持久的轟動,現在在南方士子面前講出來,警示的效果要更好……因為王學右派在這裏占據統治地位,清談空論、脫離實踐的弊端,要更甚於北方。

沈默以令人折服的語言,指出了王學自身的弊端……他說,人們攻擊王學‘空談無實際’並非無的放矢,所以教導學生們要‘反身自省’,不‘虛見空談’,強調‘功夫所至,即是本體’。

同時他贊同在東南士子中,享有盛名的羅汝芳的‘除卻穿衣吃飯別無伎倆’,反對‘談說在一處,行事在一處,本體功夫在一處,天下國家民物在一處’的言行不一;他也贊同胡植‘當官盡職即為盡性’,認為盡其心者知其性,而不應只自求性命、視民物痛癢與己無關。在理論上,他將本體和功夫擺在相同的高度上,要求士子們重視‘實踐和理論的結合’……

清涼山上,五千學子見證下,又一大儒立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