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五章 希望(上)(第2/3頁)

看著雙目通紅作癲癇狀的沈閣老,下人們全都嚇壞了,心說這是怎麽了?難道菜太鹹齁著了?

他們哪裏知道,沈默為這一刻等了整整十年,當他在東南種下第一粒種子時,便期盼著能有這樣一天——他能夠打開國門,可以引進西方的科學思想,也能通過報紙來傳播新思想,但他沒有能力強行改變人們的思想,他只能在做盡自己該做的事情後,等著那種子萌發,等著人們的心裏,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火花!

沈默原本擔心,國人會不會妄自尊大,寧頑不靈,永遠固執在祖宗法度,聖人之言裏呢?但事實證明,是他小瞧了古人,就像沙勿略所說:‘中國人的妄自尊大,源於他們的無知,一旦了解到別人比自己強的東西後,便會以最大的熱情學習。’

他本以為,要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後,自己所作的才會有效果。但現在,僅僅過去了十年,就有人開始‘討論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問題了——這是實現他‘保障民權,限制獨裁’的夢想的最本源火種!

因為一切權利最後都可以歸之於財產權,只有當‘個人財產不可侵犯’的思想深入人心,大明才會過渡到契約社會。而只有在契約社會,才不會出現無限制的權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隨著大明商品經濟的發展,個人財產不再專屬於權貴階層,大量的小商人、熟練工人,擁有了自己的財產,沈默相信,保護私人財產的思想,必將在中國出現!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這種思想和它的提出者楊朱,都被統治階級不遺余力的妖魔化,將捍衛自身利益的呼喊,說成是墮落的自私自利……遺憾的是,這個‘清都散客’的觀點也是片面的,並未走出慣性思維的窠臼,如果人們真按他說的,一味打著‘貴乎自我’的旗號,結果很可能只知自身享樂,毫無犧牲精神,連社會道德也淪喪了……那這個世界非亂成一團不可。

其實楊朱的真意,絕不能片面理解。他的全話中,不但有‘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緊接著還有‘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而且這兩句話是連在一起的,必須同時理解——在捍衛自己利益的同時,還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更不要說犧牲整個社會,來滿足極少數人的私欲了。

楊朱看穿了小民犧牲個人的結果,竟不過是來滿足另一些極少數的個人,這才叫‘極端自私’!問題是,這種極端自私的行為,卻又是打著‘天下為公’、‘大公無私’的旗號來進行的。而楊朱所主張的‘自私’,本質上卻才真正的無私!

楊朱思想難以被人接受之處就在這裏,然而其深刻之處,卻也在這裏。這就是——實現任何社會目標,不能以犧牲每個人的個人利益為代價。因為‘天下人的幸福’,是由每個人的幸福構成的,是天下所有人幸福的總和。如果每個人都不幸福,卻說天下人是幸福的,這種幸福,靠得住嗎?如果說為了天下人的幸福,必須每個人都不幸福,都做犧牲,那樣的‘幸福’,又要它幹什麽?

無私奉獻當然崇高而偉大。作為每個人,完全可以這樣做。如果你真誠地這麽做了,我將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要求別人,要求所有人都這麽做,那我就只能說,你不能這麽要求,也沒有權力這麽要求!

因為無私奉獻是一種美德,一種崇高的精神,只能提倡,不能以法律強制。一旦強制就變了味,就不能叫無私奉獻,而是叫強行索取了……只有每個人的生命都能夠不受傷害,每個人的利益都能夠不受損害,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這就叫‘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才是楊朱的真正觀點,也是老子和莊子的觀點。

說白了,楊朱也好,《十二銅表法》也罷,都是在捍衛普通民眾的利益——別把小民不當人!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不要動不動就以‘國家大局’的名義,任意侵犯和剝奪人民群眾個人的權利!

如果那‘清都散客’能將其中暗含的哲理理順,那麽這篇文章,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份《人權宣言》了。然而他並沒有說清楚,所以等待他的,必將是鋪天蓋地的攻擊和謾罵……

盡管如此,但對於一個在黑暗中不斷摸索潛行的人來說,這已經如指路明燈一般,足以讓他歡欣鼓舞起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薪薪相傳,星火燎原!

是的,我相信!為了保護這星星之火,我願意與任何人為敵,哪怕承擔永世的罵名!

※※※

早飯過後,耿定向按約定過來請他。雖然沈默此次身負皇命,不易額外參加太多活動,然而他還是欣然答應了耿定向的請求,去崇正書院講一課。得到沈默的首肯後,耿定向便回去積極的籌備,誰知消息不脛而走,竟引得江浙各府的學子蜂擁而至,不僅把崇正書院塞了個滿滿當當,甚至連其所在的清涼山上,都滿是慕名而至的學子,在等待著見他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