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驅逐使節(第2/2頁)

對此,中方全權大臣不能當即作答,這天的談判便結束了。

次日,2月2日,中方送來答復文書。其中寫道:“中方全權大臣被授予為媾和會談、簽字、蓋章之全權。至於各項條款,須以電報奏聞本國,請求敕旨,定期簽署,然後將條約帶回,經皇帝禦覽,批準後施行。”

“這怎麽能稱作全權?”日方以此為借口停止了談判,並把責任推到中方身上。正如袁世凱所看穿的那樣,日方企圖再來一次兇猛的打擊獲得有利的地位後,再進行媾和談判。

即使中國的全權委任書是完備的,陸奧宗光也會提出苛刻的條件,使談判中斷。不過,為了不駁居中調停的美國的面子,與其用盛氣淩人的態度,不如借口中方手續不完備更好些。事態正是按日方的意願進展的。

接受答復的當天,兩國代表再次在廣島縣政府會談。伊藤首相演講了一通,宣告停止談判。

“兩閣下的委任權極不完備,足以證明清政府尚無求和之誠意。”

這就是中止會談的理由。

張蔭桓大吃一驚。如果因意見不合,談判決裂,無計可施,倒也算是完成了使命。可是,現在還未進入談判階段就停止,豈不是白來一趟?他懇求道:“委任書不夠完備,我可以致電本國政府,授予完備的全權。務請設法促成會談。”

這簡直是哀求。對此,陸奧冷冷地回答:“我不願同我拒絕過的人再進行談判。”

中方代表們垂頭喪氣地站起來,準備離去。這時,伊藤首相叫住隨員之一伍廷芳。

“伍先生,久違了,請留步。”

伊藤博文十年前去天津談判時,伍廷芳是李鴻章的幕僚,見過幾次面,可算是老相識。

伊藤首相向敵國代表的一個隨員這麽親昵地打招呼,使會場的緊張空氣頓時緩和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