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旅順失陷

1

旅順也失陷了,日期是11月21日。

旅順位於遼東半島的尖端,是聯結朝鮮和中國的一條回廊。唐代向在鴨綠江上遊建都的渤海國遣派使節,也是從遼東半島渡到對岸的山東半島,然後再前往唐都長安。公元765年,日本朝廷派高元度去迎回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人就是由渤海國的正使陪同走這條路線。旅順是“旅途之順路”的意思。

旅途之順路,也是進攻的順路。旅順的失陷,使整個遼東半島落入日本之手,也意味著日本可以涉足對岸的山東半島。清軍在山東半島上設有海軍基地威海衛,那裏若抵擋不住,日軍就會直搗天津、北京和直隸平原。

“必須守住旅順。”清朝當局防守之意頗強烈。

清廷的焦慮心情,從11月21日發出的電文中可見一斑——

因旅順防務緊要,電飭李鴻章身親巡歷,激勵守禦,迄今旬日,不見一字復奏。此外,電詢飭查之件,亦多無電復。當此軍情萬緊之時,豈容如此玩誤?現在旅防(旅順之防務)日危,該督(李鴻章)更無籌劃,但付之焦急二字……

十天前拍去電報,竟不見一字復電,純系玩忽職守,使朝廷大為惱火。不過,朝廷電報所督促的,都是些辦不到的事情。

北洋艦隊司令丁汝昌已於10月18日率艦隊移至威海衛。威海衛同旅順不同,沒有船塢,不能修理軍艦。尚未修復的“定遠號”和“來遠號”只好留在旅順,而北京來電催促把二艦急速帶出。

“倘兩船有失,即將丁汝昌軍前正法。”

——電文極其嚴厲。

電文到日,兩艦已開出旅順,前往威海衛。

電報還督促認真考慮向旅順運送援兵之事。

在遼東登陸的日本第二軍是一支精銳部隊,一鼓作氣攻下金州、大連、旅順,而第一軍越過鴨綠江之後,似乎有些氣力不濟了。他們從占領的城市向外走出一步,就會遭到清軍變裝的遊擊隊和與之相配合的農民的襲擊。出城偵察的日軍往往被打得縮回城裏。

日軍占領旅順後,不但殺害清兵,還大肆屠殺一般市民和婦女、兒童。軍卒窪田仲藏在他的《從軍日記》中寫道:

看見中國兵真想把他剁成碎末,看見了旅順城中人,也想全部殺掉。道路之上盡是死人,行走更加不便。居民皆被殺死,每戶大約三至五六人,血流滿地,臭氣難聞。

旅順有各國的海軍軍人和新聞記者,這次大屠殺立刻被報道給全世界。

《紐約世界報》報道日軍屠殺了非戰鬥人員六萬人,評論說:“日本是披著文明外衣的怪獸,如今它摘掉假面具,露出了野蠻本相。”

英國的國際法專家霍蘭德博士是親日派,但對於旅順大屠殺事件,他嚴厲地批判了日軍的暴行。他說:

當時日本官兵之行為實乃逸出常態。即使彼等在旅順口堡壘外發現同胞被割斷之屍體,借口清軍先有如此殘忍之行為,亦不足為彼等之暴行辯解。除戰勝之第一日而外,彼等自次日起連續四天殘酷屠殺非戰鬥人員,尤其是婦女、兒童。正在服役之歐洲軍人及特別通訊員等目睹慘狀,卻無由制止,只有作嘔。

這一事件的影響時間很長。正值日、美之間進行新約談判,美國國務卿召見日本栗野公使,警告說:“旅順事件如屬實,條約將難以得到上院批準。”

栗野公使急報本國,陸奧外相電訓:

旅順口事件,雖不至於如傳聞,但可能多少有無益之殺戮。然而,帝國士兵在他處之舉動則經常博得稱贊,此次事件,確信由某種原因引起激憤所致。被殺者之多數並非無辜平民,乃脫掉軍服之清兵。在此類事件尚未旁生枝節之前,望迅速施展手段,早日使新約獲上院通過。

陸奧本人也不得不承認“多少有無益之殺戮”。

“多少”二字,是非常曖昧的表達方法,並且用被害者並不是非戰鬥人員來辯解。

旅順的殘暴行為是外國人親眼看見的,想掩飾也不可能。英國海員報道了日本兵用刺刀戳穿婦女胸部,接著戳穿嬰兒腹部並高高挑起的事實。英國《泰晤士報》就日軍殘害戰俘、殺害非戰鬥人員尤其是婦女的事實,質問陸奧外相:“日本政府準備如何處理?”

日本政府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