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派樸定陽去美國時,朝鮮政府曾向袁世凱保證“遞交國書之後立即歸國”,這才取得“全權公使”頭銜。然而,樸定陽於十一月到達華盛頓,遞交國書之後遲遲不歸。

為了向全世界顯示朝鮮的獨立自主,樸定陽的任務是盡可能在華盛頓待下去。與之相反,為了強調對朝鮮的宗主權,必須盡快讓樸定陽歸國,這是袁世凱的任務。

袁世凱向朝鮮政府施加壓力。

“是美國方面一再挽留。”朝鮮當局這樣推脫。

“挽留也時間太長了,究竟辦些什麽事?”

“這可不知道,離那麽遠,又不大了解美國的情況。”

“同美國不可能有什麽事情需要耽擱這麽久,如果有……”

袁世凱瞪大了眼睛,他想說:如果有,就可能是對中國的陰謀。

“誰知道有什麽事,一直沒接到報告。如有大事,會報告的,看來是沒有什麽了不起的事。”

“重大事情也有不便報告的,報告了也有對我隱瞞的。”

“不,絕無此事。反正樸定陽是使用大清帝國的年號與美國政府往來函件的,這事有過報告。”

“大清的年號?”袁世凱苦笑了。

原封不動地使用某國的年號、歷法,就表示是那個國家的屬國。“光緒”是清廷年號,使用它就證明服從清廷。朝鮮領議政沈舜澤致函俄國公使韋貝時,寫的是“大朝鮮開國”,這就表明沒有服從清廷的意思。

不過,這種習慣只限於東亞。用清光緒年號,譯成英文時便改成西歷,所以用用無妨,這也許是朝鮮政府應付袁世凱的作戰手段。

樸定陽在美國滯留一年。這期間,袁世凱在漢城不斷地施加壓力,而朝鮮政府以美國政府挽留、本人患病等種種借口,一拖再拖。最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年之後,樸定陽卻“因病”歸國了。美國方面大為驚訝:“為什麽全權公使才一年便歸國?”

而清廷則責備:“為什麽竟停留一年多?”

堅持一年,是樸定陽的功績。除了公函上使用光緒年號之外,他在華盛頓完全以一個獨立國家的外交官身份東奔西闖。

對於三項附帶條件,第一項硬著頭皮不予理睬。第二項則自然解決,因為席次一般由美國方面安排,大都是按照英文字頭或到美赴任的順序,KOREA當然在CHINA之後,而且樸定陽比張蔭桓晚到美國兩年。第三項用沒有重要事項一推了之。

樸定陽有功勞!朝鮮各界對他的評價很高。

1888年11月,一年之後,樸定陽才勉強離開華盛頓。回到本國,袁世凱會如何發怒,他心裏一清二楚。

樸定陽歸途繞道日本,又停留四個月,才好不容易返回漢城。時為1889年3月。

“應追究樸定陽的罪責!”袁世凱主張。

朝鮮政府的處境非常尷尬。樸定陽一年多的外交活動,功績顯著,本應給予獎賞,提升為外署督辦,可袁世凱卻堅持要懲處他。鄭秉夏和閔種默兩人向袁世凱求情,袁世凱毫不退讓。朝鮮方面哪裏還敢提升樸定陽。

清廷外交的真正實權者李鴻章主張解除樸定陽現職,而駐在朝鮮的袁世凱則主張重罰,想狠狠地整一整朝鮮,免得以後再搞“自主外交”。

這時,朝鮮已不是十年前的朝鮮了。它已經看清,借助列強——日本、俄國之力,可以踢開清政府的壓迫。不管袁世凱的眼睛瞪得多麽圓,俯首聽命是辦不到了。朝鮮要一步一步地、紮紮實實地積累自主的實績,然後達到真正的獨立。

“要實現朝鮮的夙願,完全獨立,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免不了遭受苦難,必須有流血犧牲的決心才行。”

說起來頗有諷刺性,李鴻章派去的外國顧問德尼一夥人,竟成了幫助朝鮮抵制清政府的參謀。

“升他為外署督辦,就目前情況來看,對清廷刺激太大。最好給他一個無關緊要的官職。”

“什麽呢?”

“副提學之類。”

“這怎麽能算提升呢?”

“總比撤職強吧!”

在朝鮮宮廷裏,外國參謀們面授機宜。

關於樸定陽的問題,袁世凱同主子李鴻章之間想法上多少有差別。德尼等人建議在這裏做文章,改讓樸定陽擔任文化教育部門的副部長。原因是教育方面的官職,離政治、外交的旋渦較遠,日本的文部大臣甚至有“陪食大臣”之稱。也就是說,讓樸定陽暫居此位,以後再伺機提升。

朝鮮政府接受了這一建議,任命樸定陽為副提學。